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決策部署,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針對長江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立足于治本,深入推進沿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化工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礦庫污染治理“4+1”工程,分別制定相應的指導意見,完善政策支持,明確工作任務,狠抓工作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取得新進展。
一、沿江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不斷完善。以提高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水平為重點,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加強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3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研究完善長江經濟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指導沿江省市及時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目前長江經濟帶11省市設市城市已有約90%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調整至國家指導最低收費標準以上。指導江蘇、安徽、貴州等6省市完成城市及建制鎮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發揮央企示范帶動作用,三峽集團在長江經濟帶城鎮污水處理項目上已投資589億元,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以固廢處理項目為重點累計投資195億元。2019年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網長度比2018年增加3976公里;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增加3.5萬噸。
二、化工污染治理初見成效。以企業達標排放為重點,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解決工業園區污水管網不完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不能穩定達標運行等問題。通過“嚴控增量、淘汰落后、優化布局、改造升級”,推動實現化工產業發展“園區化、綠色化、循環化、一體化”。印發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禁止在長江干支流1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5億元,支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2019年沿江11省市累計“搬改關轉”重污染化工企業963家,其中包括位于長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的化工企業44家,推動沿江化工產業由粗放發展轉向集約綠色發展,涌現出像湖北宜昌等地推進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破解“化工圍江”難題的先進典型。
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有序實施。以畜禽養殖糞污治理為重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1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中西部省份每縣建成1—3個治理示范區。2019年長江經濟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4%,部分省份已提前實現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共有744個水產養殖主產縣完成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搬出和轉移禁養區內的水產養殖規模達178.9萬畝。
四、船舶污染治理加快推進。以加強船舶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為重點,加強船舶污染治理,建立健全污水垃圾“收集—接收—轉運處理”一體化鏈條體系,加快推進港口碼頭岸電設施建設。印發實施《關于加快推進長江干線水上洗艙站建設的通知》《關于嚴格管控長江港口岸線資源利用的通知》,進一步增強船舶污染治理綠色發展岸線保障。推動450家港航企業簽訂船舶污染治理自律倡議書,組織開展長江干線船舶污染暗訪暗查,向沿江省市移交了101項暗訪發現的問題并督促整改。三峽壩區岸電試驗區全面投運。2019年長江經濟帶港口接收船舶垃圾總量8.3萬噸,岸電使用量2.8億度,相當于替代燃油9.8萬噸。
五、尾礦庫污染治理更加有效。以嘉陵江上中游尾礦庫為重點,加強尾礦庫污染治理。開展專項調查行動,摸清底數,建立尾礦庫環境風險管理檔案。按照“一庫一策”要求,督促重慶、四川、貴州、湖南4省市開展尾礦庫污染系統治理試點,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億元支持尾礦庫治理項目建設。截至2019年底,沿江11省市已有579座尾礦庫完成閉庫。
下一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繼續發揮好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等職責,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江11省市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確保實現2020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各項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