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產業蓬勃發展、數字經濟蒸蒸日上、低空經濟揚帆啟程……盛夏時節,走進凈月高新區,濃厚的創新氣息撲面而來。自2022年4月成功獲得國務院批復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凈月高新區高位統籌、精細謀劃,出政策、建平臺、育主體、創生態,全面開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新征程,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真正成為振興突破的“最大增量”。
繪制藍圖掛圖作戰
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作為長春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凈月高新區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藍圖早已繪就。編制出臺的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23至2025年發展規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中長期發展目標與思路,并以體制機制改革、新舊動能轉換、創新要素整合、企業梯度培育等為框架,深入實施“八大工程”,部署29項重點任務和64個重點項目,明確102項具體舉措,形成了明晰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瞄定目標“掛圖作戰”的同時,凈月高新區還出臺了支持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若干政策,圍繞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企業培育、新興產業集聚等方面給予重點政策支持。
由凈月高新區與長春理工大學聯合打造的長春芯光產業園,集聚了眾多深耕光電領域的創新企業,手機成像光譜芯片、內窺鏡、激光雷達……通過建立數字科技企業加速器、智能感知領域孵化器、科技眾創空間、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構成全鏈條科創體系。長春理工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發展規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長春芯光產業園成功引入長春理工大學9個優勢科技成果項目,形成了智能感知產業鏈,產業集聚效應凸顯。2023年,長春芯光產業園在孵企業產值達4.6億元;2024年第一季度,在孵企業產值近1億元,預計2024年產值達6.5億元。
同時,凈月高新區搶抓校地、院地合作機遇,通過共建合作園區、創新平臺等方式,深化與高校院所合作,深挖域內外科教資源。目前,凈月高新區已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長春理工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合作共建了凈月衛星遙感試驗站、長春芯光產業園、國家溫帶農業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園區平臺,加速構建協同創新體系。
從一個到一群
科技創新主體高速增長
如果說凈月高新區是創新要素活躍的“試驗田”,那么,眾多經營主體就是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見證者。位于凈月高新區的吉林省長發現代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專注于大豆良種育繁推廣和產品精深加工,據公司首席育種專家魏健介紹,公司研發的優質大豆品種“吉農75”,在友好村基地以每公頃4515公斤的產量,獲得吉林省2023年大豆高產品種田間競賽實收測產第一名,為大豆的種植示范推廣和農民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僅是農業企業在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一個個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都在凈月高新區茁壯成長。近年來,凈月高新區緊抓主體培育,通過“外引內培”“引育結合”的方式,深入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推動科技創新主體高速增長?!皬囊粋€到一群,量變引發質變”,目前,凈月高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265戶增長到2023年的711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800余戶,專精特新企業達112戶。
集內窺鏡研發、生產、維修于一體的長春市光泓科技有限公司,是長春芯光產業園在孵企業之一。入駐長春芯光產業園以來,企業不僅享受了減免房租、物業費等優惠政策,產業園還主動搭建投融資渠道,成功幫助企業獲得長春市未來種子基金200萬元資金支持。近年來,凈月高新區先后建設了35個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總孵化面積34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近千家;圍繞金融支持,依托區級引導基金組建子基金9只,重點投向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超66億元,全面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創新發展低空經濟
全力競逐“天空之城”
瞄準新風口、培育新產業。當前,凈月高新區發揮區域算力支撐、通信服務、產業基礎、科技人才等方面優勢,發展低空經濟,全力競逐“天空之城”。
凈月高新區圍繞“低空經濟”,與北京大學相關團隊合作,啟動建設全國第三個、東北地區第一個北斗時空融合編碼中心,同步推進凈月潭低空智聯試點、低空智聯高寒地區實驗場等項目;圍繞“新智造”,引進培育衛星應用研究院,推動建設大陸集團長春凈月工廠二期擴產項目;圍繞“新文娛”,布局百度元宇宙體驗館、國電高科航天館等優質研學資源;圍繞“新農業”,以建設省級農高區為契機,布局生物農業創新園等現代農業項目;圍繞“新康養”,推動國家區域診療中心、泰康之家康養社區等一批重點康養項目落地建設,引入吉林省硼中子國際醫科院、斐縵科技膠原蛋白、匯融生物人類干細胞庫等前沿生物技術項目。
下一步,凈月高新區將緊緊圍繞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的總使命,緊盯區域振興突破的總戰場和推動產業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總任務,聚焦創新提質、企業提級、產業提能,持續完善成果轉化機制和產業創新生態,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拓展產業新賽道,積極探索和開辟一條內生性更強、自適性更高的創新發展之路,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