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并在會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逐步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提高社會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為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十九大以來歷次中央會議將促進共同富裕作為關鍵詞頻率明顯提高。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并提出打造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選取浙江省先行先試,為全國其他地方促進共同富裕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示范。一系列行動標志全面建設共同富裕為目標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
要建設高質量共同富裕社會,一是繼續促進經濟增長做大蛋糕,二是調存量改善分配。在這兩個方面,繼續發展中小微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抓手。
自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我國中小微企業發展迎來蓬勃生機,各種優惠政策和相關法規陸續出臺,營商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已經突破1.4億,其中超過99%以上是中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城鎮家庭中超過14%在經營中小微企業,比例穩步提高。中小微企業已經成為創造財富、吸納就業、貢獻稅收、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
中小微企業發展至少在以下四方面對共同富裕社會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第一,提高經濟總量、促進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在經濟改革過程中,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關鍵。中小微企業多為民營企業,在整體經濟效率提高方面起到關鍵作用。中小微企業擴展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進城農民工絕大多數在中小微企業就業,釋放了潛在生產力。同時,中小微企業創造了我國技術創新的70%,推動整個經濟技術進步。近年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解決卡脖子技術的潛在重要力量。
第二是在初次分配環節提高了機會平等,減少了城鄉差距。中小微企業擴張推進了市場化,有利于確保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同時,中小微企業擴張推動了機會平等,大批勤勞肯干的企業主通過創辦企業提高了個人收入和向上流動機會。中小微企業發展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中小微企業擴張吸納大批農民工就業對減小城鄉差距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也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中小微企業發展給政府提供了大量稅收。統計顯示中小微企業貢獻國家稅收收入的50%以上,給國家二次分配提供重要資源。
最后,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家族已經成為社會捐贈的重要力量,為三次分配做出越來越多貢獻。隨著民營中小企業壯大,民營企業家家族財富積累,在捐贈上民營企業貢獻已經超過國有企業,在個人捐贈上民營企業家更是主導力量。
可以說,繼續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符合“兩個毫不動搖”原則,有利于讓各種所有制的經營者吃下定心丸,有利于繼續調動創富積極性,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
中央選擇浙江省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是由于看到其在人均收入提高、城鄉差距縮小、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完善、社會福利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浙江省這些方面的進步,和其蓬勃發展的中小微企業密不可分。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浙江省共有各類市場主體816萬戶,以中小微企業為絕對主導。中小企業與常住人口比達到1:8,比例大大高于全國水平。代表中小微企業技術實力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也名列全國前茅。中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為浙江吸納就業和提高財政收入提供支持,為其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也是其進一步建成共同富裕地區的關鍵。
中小微企業擴張會提高整體收入水平,但同時也要看到其可能擴大收入差距。一方面,中小微企業由于其經營風險性而使得企業間收入差距較大,中小微企業擴張會由此擴大整體收入差距。另一方面,通過微觀數據統計顯示,中小微企業主家庭比其他類型家庭平均年純收入高60%以上,這同樣會使得中小微企業擴張通過拉大家庭間收入差距而拉大整體差距。因此,在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結合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政策體系建設。
從國家效率與平等兼顧的大原則看,發展中小微企業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政策著力點。企業是創造財富提高效率主體,同時企業數量擴張提高了社會公平性流動性,促進機會平等。我國今后應該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時,繼續完善二次分配,并建設三次分配的良好社會環境,努力達到效率平等兼容的結果。
(文:孫文凱 中國人民大學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