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王鏡榕)2020年全國兩會正式召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兩會有哪些看點?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脫貧攻堅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如何戰疫推進?
《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
日前,《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當前,逆全球化有所抬頭,中國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生存環境,您對我國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提升國際競爭力有何建言?
劉彤:中國食品行業正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重大決策和一系列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砥礪前行,奮發有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食品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國食品工業企業正在不斷融入國際市場,食品企業通過產品出口、文化輸出、海外建廠或并購等方式,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食品行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充分表明有實力的食品企業正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采取擴大出口和并購、重組、投資建廠等形式,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開始全球市場的布局。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云服務、機器人、3D打印這些新技術的發展,世界一定會是重構新型全球化的過程。新型全球化和一系列新技術的核心,就是世界去壁壘,加快互聯互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當前,中國食品產業呈現生產集中度提升,綠色高新精深加工和品牌價值不斷凸顯,食品安全穩定向好等趨勢,但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僅為1.7:1,與美國(約為3.7:1)、日本(11.7:1)等發達國家仍有明顯差距。展望未來,食品工業已跨過了高投入、高增長的歷史階段,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主要以調整結構和產業升級為重點,以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市場消費需求為目標,完成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轉變過程。
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到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從推動制造業升級,到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從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到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政府工作報告釋放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一系列的針對性、能落地的政策措施,為推動食品產業迭代升級注入強勁的動力。
與此同時,由于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形勢、新市場、新趨勢,給這個"全新周期"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也讓更多的從業者清醒的認識到,作為傳統產業的食品產業,要重塑發展理念,引入新思維,打造新消費場景,通過創造性打造新的消費場景主動引領市場變化,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同時為中國食品品牌貼上國際化、高檔化、時尚化、增值化的標簽,并力爭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
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各級政府要出臺更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可落地的政策安排,在融資、上市、解決就業、稅收等方面給予更進一步的支持,增強食品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尤其是出臺食品產業升級規劃,落實好相關政策,重點關注和支持中國食品工業涌現的、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同時對開展國際合作的品牌企業強化產業扶持政策、品牌扶持,培育打造一批優秀的國際品牌,提升中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美譽度。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