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王鏡榕)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稱《意見》),部署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部副部長劉向東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在“十四五”規劃起步年,部署六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您對規劃實施及其影響怎么解讀?
劉向東:《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實施,既彰顯了中國持續改革開放的決心,也體現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始終在路上。譬如,近期發布《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持續推動會計審計標準體系高質量建設與實施、全面推動會計審計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會計法治建設等。這些政策舉措對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提升治理能力將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進一步影響并改變政府的做事方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就要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要求政府擺正位置,考驗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通過首批試點城市的探索示范,有效建立服務型政府的行事標桿,以身示范帶動營商環境欠佳地區的政府也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開展先行先試,逐步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制度體系,從而加快從管人理事的行政型政府向便企利民的服務型政府轉變,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新型政府。
二是進一步影響并轉變企業的發展模式。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將使市場更加靈活高效,成為激活企業干事創業的催化劑,也將建立健全市場規制規章,成為企業投資經營的緊箍咒,讓更多企業遵守更規范高效的規則,遵守現代企業治理下的公序良俗,能按照良好的市場規則和秩序,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不再依靠潛規則等獲取市場和尋求發展,全面形成風清氣正的親清政商關系,讓更有創新精神的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真正脫穎而出。如新的財會制度改革強調要依法加大對上市公司、國有企業、金融企業等實體及相關會計師事務所檢查力度,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和公開曝光力度。這也充分說明企業在發展模式不能再搞欺騙欺詐以及鉆空子等方式獲利,而是要依法本分做事誠信經營,不斷提升合規經營能力和敬畏市場敬畏法律的職業操守。
三是進一步影響并優化市場的運行機制。建設高標準統一市場需要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需要打破各地市場之間的分割狀態,加快破除信息孤島,擴大各地市場的連通性,擴大市場數據共享范圍。通過試點探索一套合理成熟的市場機制及市場監管制度,確保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市場主體歡迎的改革措施及時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