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 王鏡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圍繞當前推進中醫藥振興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以及如何把握關鍵推進《方案》精準實施等話題,中宏觀察員、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瑾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觀察員 張瑾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迎來戰略機遇期
中宏網記者:怎么解讀《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意義?
張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我國重要的衛生、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資源,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日前發布的《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統籌部署了8項重點工程,包括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工程、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工程,安排了26個建設項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召開了全國中醫藥大會,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對中醫藥工作的支持前所未有,中醫藥獨特優勢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檢驗,篩選出“三藥三方”等中藥方藥,建立中西醫協作機制,形成了覆蓋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的中醫診療規范,臨床應用廣泛、療效確切,世界衛生組織充分肯定中醫藥救治的安全性、有效性。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展現出新氣象,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與此同時,中醫藥發展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中醫藥特色優勢與多元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活力與潛力亟待激發,傳承和創新能力都亟待加強。根據2022年7月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030935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77336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占醫療衛生機構的7.5%,比2020年增長0.4%。全國衛生人員總數1398.3萬人,中醫藥衛生人員總數88.4萬人,中醫藥衛生人員占全國衛生人員的6.32%,比2020年增加0.27%。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12.0億,中醫類醫療服務量(不含村衛生室)占醫療服務總量的16.9%,比2020年增加0.1%。因此,《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在總結“十三五”建設成效、經驗基礎上,通過實施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項目,將有力地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使中醫藥成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中宏網記者:藥材關系療效,促進中藥質量提升有哪些重要舉措?
張瑾:中藥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近年來,中藥質量呈現出逐年提升、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但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在調研中發現,在國內中藥材市場上,同一種中藥材不同產地、不同質量價格相差較多,對藥材質量的判定多是講“道地藥材”概念,注重沒有量化判定標準的“外觀”,“好藥材賣不出好價錢”,導致不少藥農存在重產量輕質量現象,出現“藥材質量不行或效果不明顯”等現象,直接制約了中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斗桨浮诽岢鲩_展“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建設,結合當前中藥質量存在的問題和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需求,針對種子種苗、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等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強化源頭管理、全程管理、協同管理,凝聚各部門職能優勢,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激發產業高質量發展動能。一是加快中藥材種業發展。藥材種植的前端至關重要,種質種苗需要規模化、集中化繁育,支持中藥材種質資源庫、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大力推進良種繁育水平提升,加快優質種子種苗大規模推廣應用;通過提升中藥資源監測能力,進一步為中藥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保障。二是促進中藥材科學規范種植。建設一批道地藥材生產基地、珍稀瀕危中藥材人工繁育基地,構建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進一步規范中藥材田間管理,優化生產布局,加強供應保障,促進中藥材生態種植模式進一步推廣。三是提高藥材種植機械化水平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藥材種植機械化的作用更加突顯,需要研發適合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農機具,提高機械化水平。目前藥材大量的硫磺超標,主要原因就是藥倉等基礎設施不足,因此中藥高標準農田和藥倉等基礎設施建設急需加強。四是深化對中藥炮制理論技術的挖掘,通過建設一批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優化飲片標準規范,進一步闡釋中藥炮制機理,加強質量保障,更好保障臨床療效。五是對中成藥開展從安全性、質量標準、生產工藝、療效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評價,進一步促進中成藥精準用藥。
科技創新 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提升
中宏網記者:促進中醫藥現代化,如何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
張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中醫藥振興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需要科技創新體系提供保障。近年來,國家支持建設了一批中醫藥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等,形成了國家級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群。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重大專項等對中醫藥臨床與基礎研究、中藥新藥研發等進行重點支持,在中醫藥防治重大慢性病、傳染病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開發了一批現代中藥產品和中醫診療設備。
“十四五”期間,通過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及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進一步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重點項目和關鍵技術裝備項目布局,推進建設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傳承發展好中醫藥。一是跨領域、跨行業整合資源,通過建設一批布局合理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科技創新平臺,支撐開展中醫藥交叉學科研究,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說明白中醫藥療效,講清楚中醫藥作用原理。二是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等國家科技專項,支持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疑難疾病臨床研究、機制研究、基礎理論研究和中醫藥共性技術研究,提高中醫藥臨床服務能力;支持開展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研究,提升中醫藥技術裝備水平、產業創新能力及產業化水平。
中宏網記者: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中醫藥如何作出新貢獻?
張瑾:相關研究預計2035年左右,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將相繼達到峰值。人口老齡化現象的產生是人類再生產模式轉變與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推動老齡健康事業實現從疾病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這是未來能否成功應對老齡社會乃至超老齡社會挑戰的關鍵。中國老齡化社會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讓中國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地度過晚年,中醫藥能發揮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老齡工作的決策部署、全國老齡工作會議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揮中醫藥在老年人慢性病、重大疑難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和優勢,《方案》提出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項目,一是通過開展一批省級老年中醫藥健康(治未?。┲行慕ㄔO,探索完善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模式,提升臨床、康復、護理、慢性病管理、科學研究、健康管理等能力。二是推動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增加老年病床數量,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促進中醫藥與養老深度融合,增加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供給。同時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導鼓勵群眾在健康養老服務中更好地運用中醫藥理念和技術方法,更好地將中醫藥融入養老全過程,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中的獨特優勢和價值作用。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