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掛牌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十年來,廈門自貿片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前不久,我們組織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北師大等知名專家學者深入廈門自貿片區調研。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廈門自貿片區自掛牌以來堅持制度創新,形成了眾多全國首創、具有探索性的改革經驗,累計推出創新舉措632項,其中經第三方評估為全國首創153項;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臺辦向全國推廣的48項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案例中,“廈門經驗”有29項,其中涉廈門自貿片區的改革試點經驗4項。廈門自貿片區建設重點平臺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口岸降本增效集成化改革等經驗做法,先后被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簡報刊發向全國推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廈門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上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系統性。通過橫向拓展縱向聯動,解決改革創新碎片化、長短腿、不配套等問題,不斷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整合形成了一批內容豐富、功能齊全的制度創新集群。二是整體性。廈門自貿片區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實現了企業辦事不出區。在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兩岸融合與“海絲”合作、綠色低碳發展與循環經濟等領域取得諸多突破,為全國起到了示范作用。三是協同性。通過全流程、全場景、跨部門的系統集成改革,形成了有效的新平臺、新規制、新流程,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提高效能,突出對外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揮了廈門深化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四是便利性。廈門自貿片區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海關通關便利化措施,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和通關水平。五是示范性。形成帶動效應,比如物聯網、跨境電商等做得非常好,通過新的平臺增強自貿片區的競爭力。六是開放性。廈門自貿片區充分利用大數據服務臺商和企業,效果非常明顯。如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境內主體離岸貿易業務,上線“環球供應鏈與離岸貿易金融服務平臺”,解決銀行對貿易真實性核驗難的問題,為國家跨境貿易發展積累了經驗。七是持續性。廈門自貿片區從機構改革發力,進行貿易制度創新,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重塑優勢,調整貿易結構,在這方面積累了新的經驗。八是靈活性。廈門自貿片區創新機制靈活,不死板,不是一成不變,制度改革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創新,如對臺商的相關制度做得非常好。九是前瞻性。廈門自貿片區制度創新面向未來展開試點,比如,首創的“國際法務運營服務”新模式,為國際商事投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與此同時,廈門自貿片區在制度創新上還做到了五個結合:一是與開放相結合。不斷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環境。二是與需求相結合。根據企業需求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供快速維修等一站式服務,這方面體現得非常好。三是與治理相結合。廈門自貿片區不斷改革監管機制,確保能夠放得開、管得好。四是與服務相結合。實施“一口受理、一表申請、并聯審查、統發證照”,政府服務實現了標準化。五是與發展相結合。自貿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發展,廈門自貿片區的發展成果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這五個結合充分體現出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是動力、協調是方法、綠色是保障、開放是布局、共享是目標,這正好與新發展理念相融合。廈門自貿片區制度創新還彰顯出三大價值:從理論上說,廈門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具有理論研究價值;從宣傳報道上講,具有傳播價值;從探索實踐上看,具有推廣價值,對其他自貿區創新發展有借鑒作用。
廈門自貿片區成立十年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一項項制度成果和創新舉措,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作者:陶建群,系資深媒體評論員、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首席研究員、調研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