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關村論壇視頻賀信指出,中關村論壇是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開幕式并宣布論壇開幕,表示要加強基礎研究,爭取取得更多底層核心技術的突破;要抓好應用研究、創新成果市場拓展,讓關鍵核心技術產生更多的價值。無疑,中央領導人高度重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借力中關村論壇為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重大創新加重砝碼、指明方向。我們認為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以加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軍創新型國家前列,全面塑造國家發展新優勢。
一、積極組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攻關基礎研究能力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優化建設引領型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內在需要,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并指出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笆奈濉遍_局之年,國家聚焦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大創新領域,依托國家優勢資源啟動組建國家實驗室,實施好已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礎上,陸續啟動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集聚一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能力。國家借助大力推進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依托自身強勢的綜合實力和優勢的科技資源,搭建全球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平臺,加速匯聚一批高水平的創新資源,為戰略科技力量組建提供支撐;匯聚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國家科研機構/實驗室和科技領軍企業,優化整合科技資源配置,提高基礎研究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以北京為例,北京具有先天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擁有豐富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國家級創新平臺等資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也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發展和開放合作,比如,組建國家實驗室,牽頭建設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布局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國際化的新型研發機構,打造面向全球高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等,通過發展高水平科技,塑造發展新優勢,更好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
二、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強化技術價值創造能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重要內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瞻謀劃未來產業?!笆濉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快速增長到近15%,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新業態不斷涌現,未來產業開始孕育發展,有效支撐我國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成為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落實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有力抓手。但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引領能力不足,依然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高精尖關鍵產品自主生產能力薄弱,高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能力不足等明顯短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未來產業發展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領域,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創新高地為依托,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技術價值創造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
三、完善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體系,強化政策系統配套能力
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往往是戰略、規劃與政策體系著力點,在國家宏觀戰略與規劃指明方向下,相關的政策配套支持尤其重要,否則戰略與規劃被束之高閣,無法發揮真正的力量。配套政策需突出三點:一是系統性,國家層面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戰略和政策,避免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碎片化,要體現政策的體系化整體化協同化,比如考慮不同部門之間協同,從財政投入、稅收優惠、人才供給、平臺支撐、市場環境、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體系化設計相關配套政策,政策措施系統性落到實處落到細處,各部門政策協同激勵;通常提到的舉國體制發揮作用其實是一整套政策體系組合支持,包括地方的支持。二是選擇性,政府支持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有選擇性,并不是所有領域沒有時間限制持續支持,需要遴選一些對國家發展影響深遠的重大領域重點支持,由于資源稀缺性需要考慮支持的方式、力度和時間。三是國際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充分發揮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平臺、國際科技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世界科學家論壇、前沿技術領域大會等載體組織作用,吸引全球高層次人才落地中國,提升全球科技創新資源配置能力。
?。ㄗ髡撸宏惙迹锌圃嚎萍紤鹇宰稍冄芯吭焊毖芯繂T)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