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常會進一步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實施6方面33項措施,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央行、銀保監會等部委跟進出臺相應具體舉措,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運行在合理區間。
第一,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和扭轉市場預期。一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中低收入群體和重點就業群體的財政補助力度。有針對性地針對中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群發放現金,針對受疫情防控嚴重的行業和地區給予房租、用工、借貸利息等在疫情期間的部分補貼,可設立專項紓困基金,重點對低收入群體、老人和嬰幼兒為期1年的暫時性收入補貼。二是加快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加快扭轉平臺市場預期,處理好平臺企業裁員帶來的社會影響,引導平臺企業穩崗就業,提振平臺企業發展信心。三是有效管理人民幣單邊貶值和通脹高企預期。對跨境資本流動,用好資本管制工具,擴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謹防形成單邊貶值預期,貨幣政策錨定穩物價訴求,實施穩價保供政策,輔以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調整,遏制快速抬升的通脹預期。
第二,竭力推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復工達產。一是切實保障城市核心功能運轉。精準用好復工復產“白名單”制度,幫助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協調通行證、擴產場地、用工用能用料等,推進汽車、電子、醫藥等行業復工企業滿負荷生產,全力保障生產企業穩定生產,保住訂單。二是組織好重要原材料及民生物資供應。在疫情防控前提下,適時啟動閉環生產管理,運輸環節實施無接觸裝卸貨,確??鐓^跨境交通物流暢通,全力支持保障港口、倉儲等關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保障生產物資快捷配送流轉。
第三,全力擴大內需特別是促進消費恢復。一是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擴大內需政策。加大中央和地方兩級財政投入,全面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拓寬長期資金籌措渠道,可考慮增發特別國債支持基建投資,更好集中保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二是加快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理順貨幣傳導機制,疏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渠道,加大對科技創新、交通物流、普惠養老等重點領域精準信貸投放,引導更多貨幣加速向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和經濟薄弱環節。三是加大財政對居民端的直接支持力度。加快促進居民消費回暖,促進低收入群體就業增收,鼓勵因地制宜發放消費券,進一步實施汽車下鄉、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直接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消費補貼和信貸優惠等。
第四,著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持續回暖。一是引導各地適度松綁前期嚴格的調控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大基調,適當降低人口流入地區限購門檻,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適當增加積分落戶指標,放寬購房社保年限和戶籍限制,適當下調首套首付比,放松改善型二套房認定標準,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進一步釋放剛性和改善型購房需求。二是進一步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繼續調降首套房商貸利率下限,提高公積金貸款限額,結合生育政策優化首套和二套房信貸政策,激發二、三胎家庭二套住房信貸需求,多孩家庭按照首套房確定商貸利率執行,對隨遷老年人首套房接力貸按首套商貸利率執行。三是持續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及時回應房企關切,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鼓勵商業銀行加快房貸審批進度,提高房企資金周轉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房企銀行貸款進行展期,給予優質房企合理的并購貸款、并購債支持,盡快改善房企現金流,緩解房企信用違約風險,提升其購地開發的積極性。四是對住房交易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實施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契稅的優惠減免,簡化土地增值稅的征收和計算手續,適度降低土地增值稅率,提高房企推盤節奏。
第五,盡力推動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是加強市場溝通穩定預期。及時回應市場關切,加強監管部門與市場主體有效溝通,進一步完善市場預期引導機制,增強資本市場投資的“財富效應”。二是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動上市標準更加多元,幫助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模式優質企業上市融資,穩妥推進上市落地節奏。三是加大吸引長期資金入市。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特別是加大專業機構投資者等中長期資金入市。(作者系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