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財政部長耶倫在瑞士蘇黎世舉行半天會談。這是劉鶴與耶倫的第一次面對面會談,也是三年來中美兩國最高級別經濟官員的第一次會晤,同時還是去年11月中美元首會晤后兩國之間的最高級別接觸。此前,兩人先后三次進行視頻通話。雙方就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協調,共同應對經濟金融等領域挑戰,深化宏觀經濟和金融領域合作以及可持續金融合作等有關問題達成了共識。中美開展經濟金融合作,是雙方在當前形勢下的共同需要,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共同利益。
經貿合作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盡管受疫情影響和美方干擾,中美之間在貿易方面尚未發生也不太可能發生“脫鉤”。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全年,中美貿易額為5.0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按美元計算為7594.27億美元,同比增長0.6%(受美元升值影響),均創歷史新高。美國商務部的統計顯示,2022年前11個月,中美商品貿易額為6394.99億美元,全年貿易額、對華出口和自華進口都有望創歷史新高或接近歷史最高記錄。這些數據充分表明,中美雙邊貿易具有強大的韌性和內在驅動力,美國單方面挑起、持續五年的貿易爭端并未影響中美貿易整體規模的持續提升。
此次耶倫財長專程趕赴瑞士與劉鶴副總理會面,是落實中美元首2022年11月巴厘島會晤重要共識的具體步驟。當前美國在經濟金融層面面臨多重嚴峻挑戰。但是,美拜登政府不僅繼續保留上屆政府對華加征的高額關稅,還不斷強化打壓中國龍頭企業,對華大打科技戰。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影響美國企業的權益,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世界經濟恢復都造成沖擊。對中國而言,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因此,中國也有與美國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協調的愿望。在會見耶倫時,中方表達了對美國對華經貿和技術政策的關切,希望美方重視這些政策對雙方的影響。在全球層面,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轉型、經濟滯脹、債務危機等挑戰迫在眉睫。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在全球性挑戰面前攜手合作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期盼,也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美雙方在達沃斯發出了深化宏觀經濟和金融領域合作的強有力信號。
自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美國對華戰略就開始持續發生重大轉變。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兩黨、戰略界、智庫對華戰略調整和轉向基本完成。拜登政府延續了對華遏制打壓的戰略,進一步固化了遏制中國的立場,并將中國的定位升級為“美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挑戰”,認為未來十年是遏制中國的關鍵期,如果美國不能抓住這決定性的十年就會徹底失去未來。如果美國不徹底改變看待中國的方式和遏制打壓中國的做法,中美關系整體上很難回歸合作共贏的健康軌道。這也是橫亙在中美關系未來并考驗中美領導人政治智慧的嚴重課題。
毋庸置疑,在諸多關鍵領域和全球事務上,中美雙方是存在加強合作的共同愿望的,合作本身符合雙方和全球的共同利益。中美關系的好壞取決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方對于中美關系回歸合作共贏的健康軌道抱有明確意愿和良好期盼,也一直在為此積極采取行動。(作者:張煥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部長、博士后站主任;寧留甫,美歐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