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三個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公布,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按照這個趨勢,第四季度仍然可以增長5%左右,實現全年目標無憂。
前三季度交出了超預期的成績單。第一,GDP增速超出預期。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為實現全年增長5%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居民收入快于GDP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實際增長5.9%,高于GDP增速。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為消費的增長提供了可能。第三,新動能產業投資增速將會發揮引擎作用。如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4%。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新三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高技術產業的投資增速,會給其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能。第四,物價運行總體平穩。九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持平;PPI連續3個月降幅收窄,9月份同比下降2.5%,比6月份最低點收窄近3個百分點。物價穩定,百姓則無憂。第五,就業形勢好轉。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且逐月好轉。就業形勢好轉,社會家庭生活則穩定。另據中國農業部23日對外表示,今年全年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三駕馬車齊發力,拉動經濟行穩致遠。在投資方面,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優先加大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產業投資。因為這些產業是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國家應該加大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加速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進程,盡快形成生產力,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在消費方面,如何提振消費,應該注意三點。第一,增加國民可支配收入。因為收入增長是消費的源泉。增加國民收入的途徑,不僅僅是勞務收入如工資收入,還有股票、基金、房屋出租收入等資產收入,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在現在資產縮水的情況下,要進一步加大金融領域的改革和反腐力度,真正讓國民富裕起來。消費才有底氣。第二,優化消費環境。信息不對稱一直是制約居民消費擴大的痛點之一,為此,市場監管部門應該主動公開處理消費者投訴的相關政府信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讓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第三,消除消費者后顧之憂。進一步加快住房、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制度改革。形成想消費、敢消費、能消費的社會經濟氛圍。
在拓展外資外貿方面,今年世界經濟波動下行,外需總體收縮,不過,三季度降幅明顯收窄,好于預期,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2%。為經濟的穩定恢復提供了重要支撐。未來還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完善外資外貿政策。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在穩住歐美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發展中國家市場空間。(作者:王琪延,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明明,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