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取得良好的成績,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168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下半年,我國必須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加強宏觀調控的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確保完成今年全年的經濟目標。
一、我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風險和挑戰。首先是經濟下行的風險。我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已經從短缺型經濟進入到過剩型經濟,市場飽和,人民生活富足,因此,人民追求從求溫飽到求享受,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從高速增長到常態增長,從求數量過渡到求質量,我國經濟體量大,慣性足,前進不易,不進則退。其次是金融的風險。我國地方債問題,房地產問題以及股市長期萎靡不振等對我國金融系統造成較大的影響,如何平衡我國財政收支,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的財權與事權,解決房地產的壞賬呆賬,促進股市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創新創業,同時避免金融系統性風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三是經濟封鎖的風險。當前美國和西方集團為了維護全球的霸權,對我國實施經濟制裁,我國的國際經貿環境惡化,甚至影響到我國海外資產的安全,對外貿易是拉動我國經濟的動力之一,經貿環境不好,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四是人口老齡化的風險,近年來我國人口已經從頂峰下降,人口負增長趨勢明顯,人口不足,必然影響消費和勞動力供應,同時增加養老的壓力。五是創新突圍的風險。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我國以前所走的引進、學習、吸收、模仿、跟隨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和西方的封鎖,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許多領域已經走到世界的前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必須依靠獨立創新,然而,創新投入大,風險高,有許多艱難險阻需要克服。六是經濟失衡的風險。我國經濟存在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行業差距、收入差距等等,如何縮小這些差距,處理好東部地區帶動中部與西部發展,振興東北,開發西部,建設新農村,理順一、二、三產業的比例,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構建完善的產業鏈,實現經濟內外循環順暢運行是個高難度的系統工程。七是環境惡化的風險。當今環境污染嚴重,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治理環境,保護生態責任重大,如何統一行動,共同維護人類的家園是個嚴峻的考驗。八是國家安全的風險。當今霸權主義橫行,世界戰火紛飛,動蕩的局勢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人民和平的生活,戰爭導致糧食短缺,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飛漲,阻礙了全球的發展,也對我國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加強宏觀調控,戰勝風險和挑戰
面對如此多的風險和挑戰,我國要戰勝困難,推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加強宏觀調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認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首先加強宏觀調控,凝聚全國發展經濟的力量,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我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各異,要形成全國發展經濟的強大推動力,就必須加強宏觀調控,搞好規劃和協調,分工和合作。其次是加強宏觀調控,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激發市場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我國具有龐大的市場,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就達到235969億元,而要進一步促進消費,釋放消費潛力,就要加強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去除市場和行政壁壘,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動經濟穩定發展。三是加強宏觀調控,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萍际峭苿咏洕鲩L的第一動力,但是我國還有不少卡脖子的科技瓶頸,如集成電路的光刻機、生產材料等等,都是投入巨大,風險高,技術復雜的難題,光靠企業投資,依賴市場機制是不行的,還必須加強政府的引導,扶持。通過有組織的科研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四是加強宏觀調控,維持經濟均衡穩定發展。當前,我國經濟體量大,分工精細復雜,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資金鏈、供應鏈等鏈條相互交融,要實現各鏈條順利運作,相互配合,總供給和總需求均衡,產生最大經濟效益,不能只依靠市場調節,必須加強規劃和計劃引導。五是加強宏觀調控,開拓國際市場,突破美國和西方的制裁封鎖。當前,美國和西方對我國的電動車、通訊產品等征收高額關稅,或者禁止進入歐美市場等等,這些行為嚴重違反世貿組織的原則,損害中國企業的利益,我國要組織相關企業協調對策,形成中國產品的集體競爭力,維護外貿企業的合法權益,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平臺、RCEP協議等開發海外市場。六是加強宏觀調控,打造我國經濟合理布局。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要根據各地的特點進行合理的經濟分工,先富帶動后富,東部地區帶動中西部地區。如東部沿海海市更多發揮其區位優勢吸引人才、資金、技術,重點從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研發、市場服務等工作,中西部可以更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裝配等工作,形成分工合理,協調緊密的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七是加強宏觀調控,建設美麗中國。當前我國環境治理任務繁重,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全國統一目標、標準和步驟,防止碳泄露,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八是加強宏觀調控,抵御國際經濟的波動,應對百年不遇的國際大變局。當前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美國和西方對我國實施脫鉤斷鏈,開展貿易爭端、科技戰、貨幣戰、輿論戰、網絡戰等等,對我國實施全方位的圍堵,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我國必須全國動員,提早準備,做好金融風險防范,戰略物資的儲備等等,以防不測。
三、加強宏觀調控的重點措施
第一,加強財稅制度改革,增強宏觀調控的力量。要根據中央和地方所管轄的事權分配財權。重要的、影響全國的公共產品由中央提供,例如國防、涉及全國的交通動脈、能源基礎設施等。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公共產品由地方提供,例如地方治安,本地的教育、醫療系統,城鄉道路等等。根據管轄的范圍,允許地方征收地方的稅或費,政府有財力,才能履行管理職責。
第二,加強宏觀調控要更多采用經濟手段。要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避免采用過激的行政手段。通過引導基金、調節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增減稅和費等方法,引導企業加速固定資產更新,采用智能生產線,提高勞動生產率,節能減排,鼓勵消費者擴大消費。
第三,加強宏觀調控要與經濟體制機制改革相結合。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生產力快速提升,根據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原則,生產關系就要不斷地變革,要敢于破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例如,為促進創新,就要大膽地改革人事制度、教育制度,選賢任能,提高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就要設立數字產權的制度,加強數字知識產權的保護,研究制訂人工智能的管理規則等等。
第四,加強宏觀調控要抓核心和要害。宏觀調控往往采用戰略規劃、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就業政策等等。其中貨幣政策最重要,金融是核心,金融穩定則國民經濟穩定。因此,要提高金融業管理水平和防控風險的能力,讓金融真正服務實體經濟。當前我國股市長期低迷,股民投資熱情減退,實體經濟融資困難,這種情況需要扭轉。
第五,加強宏觀調控應與智能政府、智能社會結合起來。加強宏觀調控,經濟信息十分重要,信息充分,預測準確,就可以制訂良好的規劃、計劃,提前預警經濟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好預案,防范風險。因此,各級政府要加速打造智能政府、智能社會,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政府的調控能力。
第六,加強宏觀調控要抓住重點領域。要分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政府的責任在于彌補市場缺陷。政府要做政府做的事,市場能做的,政府就不要去管。要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激發經濟體的能動性。政府要關注國計民生的大事,提供國民經濟發展的規則、規劃、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加強基礎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組織重大科研攻關,以此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作者:林學軍,暨南大學教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