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上下都在積極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這是當前和未來時期全黨全國的重大政治任務。這次會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會議,重點討論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議題。
深刻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最本質特征決定了其實現過程必須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綜合運用人類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努力探索并創造適配現代化建設的制度體系。改革決定著現代化事業的成敗,其實質是立足于自身所處發展階段的客觀生產力狀況和歷史條件,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其他方面的體制機制,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次,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改革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這要求我們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來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改革,可以不斷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掃除各種障礙,為中國式現代化激發活力、增添動力。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我們可以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綜上所述,深刻理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我們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通過深入學習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和行動要點了然于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準確理解和把握。深悟戰略部署是首要問題。一是戰略部署的重要性。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二是戰略部署的必要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還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
牢記總目標,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把握好重點領域的改革。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完善收入分配和就業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強化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和手段,有效構建新安全格局。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創新和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
總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和行動要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深刻把握和堅定決心。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這些戰略部署和行動要點,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和重點,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好各領域各部門的深化改革。首先,要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各項改革舉措符合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確保改革的方向正確、步伐穩健。其次,要以全會精神為指導,系統謀劃和推進各領域的深化改革。這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在經濟領域,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政治領域,要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在文化領域,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在社會領域,要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生態文明領域,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第三,還要注重發揮各部門在深化改革中的積極作用。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責和任務分工,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確保全會精神在各領域得到貫徹落實。同時,要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改革取得實效。第四,要加強對改革成果的評估和反饋。通過科學評估改革的效果和影響,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為進一步完善改革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要及時總結和推廣成功的改革經驗和做法,為其他領域和部門的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綜上所述,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導好各領域各部門的深化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協同配合、強化評估反饋等多方面的努力和實踐。(作者:楊宜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二級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前所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