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把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結合起來,著眼點在于通過一攬子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實和推進,深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GDP實現94.97萬億元,同比增長4.8%,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系統落實,將進一步釋放經濟增長動能,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在此過程中,考慮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蘊含的經濟增長潛力,應該借助以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契機,構建縣域經濟的聯動機制,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推動城鄉之間的商品流通,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構建縣域經濟的聯動機制。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銜接的地域載體單元。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對于城鄉融合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要發揮要素稟賦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業態,堅持錯位發展,避免過度同質化競爭,以特色優勢產業融入經濟“大循環”當中,以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為主導產業的縣域之間,加強協調聯系與合作,共同助力強鏈、補鏈、延鏈和暢鏈。破除妨礙建設統一市場和構建公平環境的地方性保護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加快數字化政務建設步伐,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有序推進招商引資,對外地企業和本地經營者一視同仁,為企業跨區域經營和遷移提供便利,讓企業能夠自由流入和流出。根據縣域經濟體量和常住人口規模,合理投入“兩重”建設資金,引導民間資金投資,推動縣城、中心鎮、鄉村的基礎設施新建與續建工作,奠定縣域經濟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發展基礎。加大對縣域企業的幫扶力度,大規模設備更新向縣域適度傾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將無還本續貸政策適用范圍擴大到中型企業,對小微企業做到“應貸盡貸”,通過稅費支持、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穩定縣域企業經營,確保全國統一大市場中諸個節點的運轉。
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流動。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為引領,暢通城鄉之間土地要素、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的雙向流動。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通過專項債券等方式盤活存量用地,合理規劃增量建設用地,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實施,探索擴大政策適用的縣域范圍,統籌拆舊復墾安置節余的建設用地指標的省際調節,在堅持縣域耕地占補自行平衡原則基礎上,針對重大建設項目實施跨區域補充耕地,試點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交易納入統一土地交易市場,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構建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有序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大超長期國債對人口集中流入城市的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城市專業技術人才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提供便利支持。通過“兩重”建設項目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現代化農業發展基礎,合理引導城市資金投入鄉村,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加大信貸、保險、擔保等業務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以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帶動農村居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推動城鄉之間的商品流通。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布局帶動下,進一步推動城市與鄉村之間商品貿易的發展,讓城鄉居民共享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產品,切實提高生活質量。加大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宣傳力度,促進城鄉居民耐用消費品的更新替換,為農村地區家電產品、電動自行車、房屋裝修等的消費提供支持。以“兩重”建設項目為帶動,加強農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縣城與中心鎮、鄉村之間物流運輸的“最后一公里”,促進城市工業消費品進入鄉鎮一級市場,提高農村居民購置商品的便利性,依托日益完善的物流網絡,通過“農超對接”等模式,減少農產品流通中間環節,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農產品,滿足城市消費市場需求?!皟芍亍苯ㄔO項目向完善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方向適度傾斜,加快鄉村數字化建設步伐,促進農村電商業態發展,暢通農產品線上銷售的同時,為農村居民購置消費產品提供助力。(作者:劉晗,系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長江上游生態功能區農戶相對貧困識別及綠色減貧機制研究”【20CGL031】的階段性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