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11月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開幕。COP29的一大關鍵議題是《巴黎協定》下的第六條全球碳市場機制,在會議的第一天,COP29會議批準了第六條第四款機制即6.4條,為全球各國正式開展碳交易奠定了堅實基礎。碳排放統計核算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政府制定政策、開展評估考核工作、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履約的重要依據。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的重要配套文件,提出兩個階段主要目標,部署了健全區域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機制、健全企業碳排放核算方法等八個方面23項具體任務。此次《方案》印發,為夯實碳核算標準基礎體系、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提高碳排放數據質量提供了重要指引。
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意義重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要求,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碳排放統計核算既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制定政策、推動工作、開展考核、談判履約的重要依據。加快建立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對系統提升各層級、各領域、各行業碳排放管理水平,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意義重大。
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可對我國碳市場持續穩健發展與碳交易活躍度提升提供關鍵支撐。隨著中國碳市場分配制度和交易制度的不斷完善,監管部門將持續完善相關政策配套制度和技術規范體系,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完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可以有效整合行業的碳排放水平、數據質量基礎、減污降碳協同、行業高質量發展等因素,不僅能夠助力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分階段、有步驟地覆蓋更多重點行業,為市場參與者提供統一的規則和標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場效率;還能夠推動強化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等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保障碳排放數據的質量,使碳價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碳減排成本,提升碳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
夯實碳核算標準基礎體系將提升碳資產金融屬性,推動碳金融衍生品的完善與規?;l展。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積極布局碳金融領域,為碳市場提供多樣化的交易、融資和資產管理工具。提升碳排放的計量與管理,既能夠為碳金融產品的設計、發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提供有效參考依據又能進行規范,為碳金融產品的風險評估和處置機制的建立提供價值標尺;也能夠助力進一步明確各類主體的碳排放表現,有利于金融資本直接或間接地投資于節能減排的企業與項目,借助碳資產的金融價值進行定價或結算,推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碳減排的工作中去。
推動碳排放核算標準化將有效支持我國應對全球氣候治理挑戰。當前,全球氣候治理已向規則制度博弈的方向加快演進,而隨著全球和區域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的明確,碳排放權作為一種稀缺的環境權益資產的價值得到普遍認可。打造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能夠更加準確衡量產品的隱含碳排放量、劃分碳市場的覆蓋范圍,推動建立權威的碳足跡分析與碳管理制度,這將不僅關乎著我國自身的經濟低碳轉型,也將幫助我國企業靈活應對未來不斷增多的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挑戰,同時也能進一步提升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擴大制度型開放的話語權。
以全方位舉措助力《方案》落實
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未來,建議可從以下方面積極推進,為《方案》的組織實施提供關鍵支撐。
一是強化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政策統籌。充分發揮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對綠色低碳轉型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從地區、行業、企業各種層面形成各種側重的碳排放綜合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碳排放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并在區域間加強數據管理和共享應用,推動形成工作合力,以更好構建國家及整體行業層面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二是建立國家及行業統一的碳排放數據庫,夯實碳排放數據基礎。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是打破碳排放核算統計瓶頸壁壘、實現數據高效利用的必然趨勢。國家或行業主管機構可自下而上優先聚焦電力、鋼鐵、電解鋁等重點行業,聯合行業組織、企業和第三方機構開展碳排放核算,結合現有的、經過市場驗證的較完善的碳排放數據庫資源加以整合利用,再逐步擴展至其他行業,并提升行業數據的縱向與橫向可比性,再逐步建立統一的、適用于全國或全行業的數據庫體系。同時,在銀行體系上由央行建立統一的碳排放數據庫及相應的企業和項目碳賬戶體系,既有助于避免數據遺漏或重復計算等問題,也可提升碳資產的流動性。
三是積極開展碳核算方法學研究。我國地方試點碳市場運行多年,各試點省市在鋼鐵、化工等重點行業已積累了一定的碳核算經驗,可以碳市場為切入點,從地方入手先行先試,通過梳理總結相關問題和經驗,修訂形成國家層面統一的重點行業碳核算方法學,在加快相關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同時,推動更多行業企業開展碳核算和披露工作。同時,要重視碳核算方法學能夠發揮有助于覆蓋更全面的資產類別、出具更加權威的碳核算標準體系等作用,并根據方法學開發具備可落地實施的碳核算工具,以緩解金融機構碳數據薄弱以及碳核算標準缺失的問題。
四是構建碳排放數據安全保障機制及風險管控機制。政府部門和監管主體可重視加強在風險分擔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制度的過程中加強項目信息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從促進數據開發利用的角度構建數據安全保障機制,積極運用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從制度和技術兩方面強化數據采集與使用監管,既可保障數據安全,也能從更高層面實現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互認、互享,并實現碳減排相關權益的自由流通,以盡早實現形成系統完備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