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2月6日電 2月5日下午,聚焦"共襄盛世雄安 協創未來之城"主題,中宏論壇第十一場在線研討圓滿召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沈家文應邀出席論壇并主題發言。
沈家文從五個維度,對雄安新區在創新驅動、城市治理、開放經濟、綠色生態、合作共贏等方面的先行示范意義,尤其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散,解決大城市病等方面發揮的建設力量深入解讀。
沈家文發言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苯衲辏覈娼ǔ尚】瞪鐣?,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治理新邏輯中,雄安新區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散,我有如下四點認識體會。
第一,建設雄安新區對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創新示范意義。
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基本特征。建設雄安新區是黨中央對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優化京津冀空間結構,培育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相輔相成,共同形成北京新兩翼,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形成河北兩翼,有利于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具有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創新示范意義。
第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京津冀新增長極和創新發展示范區。
一是把創新作為雄安新區高質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改革發展中謀創新,在承接中促提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系統推進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集聚創新要素資源的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努力構建市場機制高效、主體活力強勁的經濟體系,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群的新增長極、創新發展示范區。
二是協調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這個初心,在創新發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構建有利于增強對優質北京非首都功能吸引力、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制度體系。在疏解中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在疏解過程中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優化職能和人員結構,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
三是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以開放促發展、以合作促協同,著力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造層次更高、領域更廣、輻射更強的全面開放發展新高地。打造創新開放政策環境,在土地、財稅、金融、人才、對外開放等方面,制定實施一攬子政策措施,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四是推動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更高水平、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高標準營造承接環境,打造一流硬件設施環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條件,推動疏解對象順利落地。打造優質公共服務環境,高標準建設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便民高效政務服務環境,建立新區政務服務平臺,簡化審批程序和環節,提供一站式服務。
五是在疏解和承接中實現京津冀區域合作共贏。把承接非首都功能與高質量發展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市場對于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進行疏解。通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北京非首都功能過多導致的大城市病問題,提高雄安新區以及河北省的投資環境和人才吸引力。雄安新區通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建設標準,使得轉移到雄安新區的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變得更好,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雄安新區與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第三,高質量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北京市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轉移。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于拓展發展空間,更好發揮首都核心功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適應,提升發展層次,實現經濟提質增效。疏解按照“幾個一批”對核心區和中心城區進行,主要包括“一批制造業”“一批城區批發市場”“一批教育功能”“一批醫療衛生功能”“一批行政事業單位”。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實施相關產業和人口的雙轉移,促進北京市產業優化升級,形成高精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實現“四個中心”、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新發展目標。堅持市場機制主導和產業政策引導相結合,完善區域產業政策,強化中心區產業集聚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重點產業布局和統籌發展。加快一般制造業轉移,大力發展創新經濟、服務經濟、綠色經濟,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創新高地。
第四,建設雄安新區,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有利于促進北京房價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住房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既是經濟問題,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問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會加大居民通過市場解決住房問題的難度,增加金融風險,不利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住房具備投資和消費兩重屬性,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供需關系,政府調控,土地價格,財稅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市場行為,人口數量,居民收入,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等,主要因素是供需關系。北京市作為首都,擁有豐富的資源與發展機會,長期持續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對北京周邊地區的資源要素形成虹吸效應,住房市場長期呈現供不應求的發展態勢。建設雄安新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散和人口轉移,加快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提升同城化水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為北京人口調控提供有利條件,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有利于促進北京房價平穩健康發展,在北京穩房價等多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和貢獻。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