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3月31日電 聚焦“貫徹發展新理念 開創發展新格局”主題,中宏論壇第十三場在線研討3月31日下午召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興華應邀出席論壇并主題演講。
常興華就防疫常態下穩住經濟基本盤,以及穩就業保民生,抓好政策落實,如何把政府對人民的承諾變成促發展,惠民生的切實行動,從統籌謀劃、創新機制、務求實效等維度,結合減稅降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優化營商環境,改善經濟轉型進程中傳統制造業、服務業、新經濟從業者收入等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解讀。
以下是常興華發言: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目前階段,世界范圍內新冠疫情發展態勢仍難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形勢仍面臨眾多挑戰。從今后一段時期看,踐行新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力點和工作重心。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報告和規劃”)描繪出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全面謀劃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目標任務,并重點部署了近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舉措。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各級政府的政策和工作舉措如何實施到位,變成促發展惠民生的新成效?我認為應著重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
一是統籌戰略謀劃。“報告和規劃”及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到很多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戰略性安排。如多次強調提出的“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問題,需要從戰略上統籌謀劃和推進。我們參與的一項研究表明,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可由現在的三分之一左右上升到三分之二左右,由此可實施“兩步走”戰略安排:一是從現在起到2025年,即到“十四五”期末,按絕對標準計算的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提升至5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收入差距趨向縮小,分配格局趨向合理;“十四五”期末到2030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收入分配格局總體合理,橄欖型社會基本形成。這其中需要從戰略上明確其發展路經:包括保證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夯實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的基礎;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保證就業穩定、推動勞動收入穩定增長;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做足中等收入群體增量;加快城鄉人力資本積累、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提供支撐等。在現有情況下,還需瞄準重點群體精準施策、培育中等收入群體。如保證農民工群體收入的增加等,以及如目前收入水平接近但尚未達到的工薪勞動者,包括集中于制造業、工程建筑、道路運輸等傳統行業的工薪勞動者,掌握一定技能的技術工人、服務業人員以及基層公務員,新經濟下共享經濟平臺相關從業者等,如何實施合理有效的分配政策,保證其收入的穩步提高。
二是完善實施機制。政策和規劃都有個實施機制的問題,這是政策舉措落地的保證。規劃本身也包括責任下達以及監督評估考核機制的問題?!笆奈濉币巹澝鞔_提出,要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強化政策協同保障以及加快發展規劃立法。這些在政府工作中會有非常復雜的工作去做。一些地方為保障規劃有效實施,提出了對下位規劃和專項規劃的指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銜接的近期行動計劃并提出實施保障措施和機制,以“一張圖”為支撐完善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是值得借鑒的。
三是落地落細落實。政策規劃變成新成效,必須在實際中落地落細落實。如政策規劃中強調提出的優化營商環境問題。近些年,來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出臺了不少包括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會碰到各種需要細化解決的問題。如人民網曾就營商環境問題開設《地方領導留言板》專區,僅兩個月,就收到有效留言1500多條,其中700多項問題獲相關地方部門回復;涉及到很多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有沒有充分聽取企業意見、考慮實際效果?在執行中是否出現不該有的偏差并及時調整等問題,多地公開回復企業、公開解決辦法,根據實際情況推動政策落地落細落實,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進程中,涉及到需要地方政府把落地落細落實的政策可謂多如牛毛,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付出努力和艱辛,才能真正把政策和承諾變成促發展惠民生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