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7月1日電 在舉國歡慶中國共產黨101周年華誕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聚焦“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主題,中宏論壇第26場在線研討7月1日下午召開。原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崔震海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主題發言。
以下是崔震海發言。
大灣區作為國際經濟創新區,在全球的影響力日益提升,特別是在疫情和國際政治不穩定大背景下,大灣區經濟依然持續發展。大灣區已經進入了高質量和高水平的品牌發展階段。發展大灣區必須站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分析。強調經濟樞紐和國際科技創新區。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內地為香港金融的發展提供重要資源,使得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香港的金融發展機遇集中在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和人民幣國際化。
國際一流的灣區:舊金山、紐約、東京無不是以”金融中心+科技創新+產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不僅具備這些優勢,更加具備廣大的國內市場,灣區自身的比較優勢得到強化。
充分挖掘香港特有的國際金融基礎生態體系,發揮其不可替代性,依托大灣區科技和內地市場資源,鞏固和提升大灣區和香港的國際金融和科技地位。建議:
一、打造人民幣國際化中心
互聯互通、人民幣國際化給香港金融發展帶來機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比重以及國際投資者持有內地債券的比重均處于較低的水平,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提供人民幣投資市場,吸引他們到香港投資、買賣人民幣。
隨著內地打造雙循環新格局,需要香港繼續擴大開拓國際市場橋梁。打造香港人民幣海外市場品牌。
二、打造國際金融科技中心
重點項目“m Bridge”(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由金管局、泰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加上國際結算銀行組成小組,研究利用央行數碼貨幣技術(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解決跨境支付的障礙,吸引越來越多地區加入,演變成跨境支付網絡,以后這些地區做跨境支付時就會方便很多。降低跨境結算的成本和時間,解決匯款速度慢和手續費貴,實現普惠金融。
三、打造國際綠色金融中心
在全球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積極參與產業全面綠色轉型,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雙碳目標下300萬億投資提供支持。積極開展碳綠色債券和貸款,根據《2021至202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港府從2021年度起的五年內,因應市場情況,計劃發行共約1755億港元等值的綠色債券,預計每年發行350億港元。未來,港府會通過逐年發行政府綠色債券等多種途徑,來縮小財政赤字規模,維持金融穩定及財政可持續性。2021年,港府已發行政府綠色債券351億港元。
今年,港府將會繼續發行總值不低于45億美元等值的綠色債券(折合351億港元)。
四、打造國際碳資產交易中心
碳交易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有效工具,大灣區作為經濟高度發展地區,產業綠色轉型和碳減排是區域經濟發展關鍵。碳市場國際化是全產業綠色轉型的必由之路。全球的氣候治理必然迎來全球的碳交易。有益于不斷豐富碳市場交易產品,更可以擴大海外資本進入中國碳市場,支持中國綠色轉型。同時,也便于中國內地機構通過香港打通海外碳資產投資市場,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精神,支持沿岸國家開展綠色減排。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