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6月17日電 6月17日下午,圍繞“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宏觀察家暢談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之道”主題,中宏論壇第五十場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簡稱:人大重陽)召開。
本次論壇由中宏網與人大重陽聯合主辦,也是“中宏論壇—— 攜手高校 中宏觀察家面對面”本年度系列直播活動的第二場。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郭彪應邀出席論壇并進行主題發言。
中宏網總裁畢俊杰致辭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如何實現從“金融大國”到“金融強國”的華麗轉身,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高浪急中把握中國金融的穩定之“錨”與高質量發展之“桅”,所有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議題。我們由衷期待,以本次論壇為契機,不斷與智庫專家加強合作,共同為新時代金融強國建設譜寫歷史新篇章!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發言指出,金融強國是未來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開放的總目標、總方向。實現金融強國是一個艱難而偉大的目標,比經濟強國、貿易強國、軍事強國等更為艱難,因為它不僅需要硬實力的支撐,還需要完善的法治和軟實力的體現。他認為,金融強國的兩大重要指標是本幣的自由化、國際化和金融市場的高度開放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兩點的實現將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吳曉求指出,要實現金融強國,必須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他強調,市場化是提高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機制,法治化是解決信心和預期問題的基礎,而國際化則是開放和學習的必由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言指出,中國需正視并解決在獨角獸企業數量、人工智能發展、芯片產業和生物醫藥領域與美國的差距,并呼吁加強創新驅動,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王文指出,盡管中國在某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上已超越美國,但在關鍵技術領域,如人工智能的基礎大語言模型、芯片制造和生物醫藥研發等方面,中美之間的差距正在拉大。美國在AI領域的私人投資遠超中國,而中國的AI領域投資增速有所放緩,這反映出中國在這些前沿科技領域面臨的挑戰。王文強調,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前行,一系列積極因素正逐漸顯現,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特別是在新能源車和光伏產業領域,中國的成就尤為顯著,被業內外譽為“新三樣”的代表,即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和風電。這些產業的迅猛發展,不僅推動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也為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潮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王文還就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與挑戰,特別是中美資本市場市值差距的擴大問題分析指出,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以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教授發言指出,服務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已成為統籌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中國經濟雖已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但在金融領域仍需進一步發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場營收占比等方面,中國金融機構尚有提升空間。王晉斌提出,要實現經濟和金融的雙重強國目標,必須精準把握經濟與金融之間的內生邏輯,并在實踐中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發展模式。無論是側重于銀行還是資本市場,最終目的都是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創新驅動。因此,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是實現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郭彪發言指出,金融強國建設的四大核心內涵,即開放和國際化的金融、多樣和多元的金融功能、強大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法制化的金融體系。衍生品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于實現這些目標至關重要。郭彪指出,衍生品市場通過提供人民幣匯率期貨和期權等工具,能夠增強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此外,衍生品市場的繁榮也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標志。在風險管理方面,衍生品市場為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風險對沖手段。隨著人民幣自由化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加速,衍生品市場將在跨境風險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為實體企業提供保護。郭彪還強調指出了衍生品市場在推動法治化金融發展中的角色,對于提升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和誠信度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諸多挑戰,建議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鼓勵金融創新,并推動金融科技在衍生品市場中的應用,以促進市場的公平、透明和高效。
在嘉賓訪談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郭彪還緊扣金融強國目標,就發展新質生產力與金融創新、科技金融與金融監管、中美博弈與俄烏沖突下的金融風險管控等熱點議題接受了本網的現場專訪并回答了現場觀眾以及中國日報、證券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廣東衛視、深圳衛視以及大河財立方、騰訊新聞等媒體記者的提問。
中宏論壇,以中宏觀察家為主體,為國內外經濟形勢、國家戰略及政策設計等提供交流平臺。中宏觀察家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兩大智庫——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頂尖專家,整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智庫專家資源等,發展成為擁有覆蓋經濟研究全領域,貼近國家治理與宏觀決策前沿,扎根改革開放實踐、具有國際化視野的百名頂尖智庫專家團隊。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