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王鏡榕)聚焦“接續奮斗、共譜新篇——深入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由中宏網、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聯合舉辦的中宏論壇第五十九場研討會18日下午在中央黨校圓滿召開。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企業經濟與管理教研室教授李蕾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了主題發言。
李蕾在中宏論壇第五十九場研討會上發言。中宏網記者 康書源 攝
以下是李蕾的發言: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5日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
搭平臺、建機制和強企業是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三個關鍵問題。
搭平臺就是打造國家級和區域級高能級科創平臺,聚集各類創新資源,打通從創新鏈到產業鏈的斷點。從科技創新的基本路徑看,從科學研究到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創新的環節很多,鏈條很長,如果不能形成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創新鏈和產業鏈閉環,創新就會中途夭折。特別是在技術開發階段,技術路徑的選擇、技術進步的速度、技術被市場接受的程度等都充滿不確定性,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資本市場的金融支持也不足,大量的新技術可能得不到資源供給而跌入創新的“死亡之谷”。高能級科創平臺的作用就是通過打造共性技術平臺、試驗驗證平臺、中試放大平臺、應用場景試驗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產業技術基礎設施,讓各類企業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獲得創新所需要的資源,可以輕裝上陣以更快的速度開發技術和拓展市場。
建機制就是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通過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改革和人才發展來落地。其中,要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為自主技術開辟市場方面調動資源,用符合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分類評價機制識別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用適當的激勵機制充分激活各類資源的活力,點燃科技創新的發展引擎。
強企業就是要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在新型國家創新體系中,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作為參與主體,各有其定位和功能。其中,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一方面鏈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它們創造知識和培養人才提供需求,是科技創新這份問卷的“出題人”,另一方面對接市場,以市場為導向,緊貼國家戰略,以創新領先為企業發展的方向,不斷以技術開發為支撐為用戶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政府的各類科技政策、產業政策的出發點必須是激活企業內生動力,有利于激勵企業以更大的投入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入融合的方向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是要找準產業定位,各地要根據自身發展條件和產業基礎,找到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權重組合,確定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二是要明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結合點,讓傳統產業的“新枝”、新興產業的“新苗”、未來產業的“新芽”在科技創新的支撐下有技術“護城河”,擁有以技術領先為基礎的競爭優勢。同時,在產業創新的牽引下,找到并不斷豐富應用場景,能夠打造出廣闊的市場應用空間;三是要以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激活各類創新要素,實現人才、資本、自然資源、技術、管理、數據等各種要素的鏈接;四是以產業化應用為牽引,讓企業充分發揮其科技創新主體作用,通過技術的多次迭代和應用的不斷試錯,最終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通道。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