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處罰,處處受限”,在興安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已成為震懾失信被執行人的重要手段。對此,內蒙古罄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薛玉峰對此深有體會。
“我公司未進行年報被依法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行政處罰信息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等網站上進行了公示,生存發展和信譽評價受到了很大影響。多虧了市場監管局幫我們修復了信用,現在公司已經被移出經營異常名錄了,信用真是太重要了!”薛玉峰說。
興安盟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入企調查
按下信用“修復鍵”,助力企業重煥生機。這樣的“失而復得”,在興安盟不是個例。
為減輕失信企業負擔,保障失信企業權益,營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興安盟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動作為,優化信用修復服務,提升信用修復工作效能,助力市場主體重塑自身信用,有效激發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2023年,興安盟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信用修復4988件。
興安盟某大型服務企業參加競標,提交材料前發現因工作疏忽未在規定時限內提交年度年報,影響了企業信用。企業負責人非常焦急,尋求解決辦法。盟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立即啟動“掌上通辦”審批程序,通過線上指導,申請修復材料第一時間傳送至修復平臺,當天就完成了信用修復,企業順利進入招投標流程。
興安盟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上門送服務
為營造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營商環境,讓失信企業再次擁有誠信經營的機會,興安盟高度重視信用修復,相關部門時刻關注企業動態評分,及時向企業發布審核、修復信用提醒,積極主動幫助企業“增信減負”。
近年來,興安盟持續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信用修復。前不久,盟市場監管局聯合烏蘭浩特市市場監管局深入某食品生產企業、影城等,對轄區內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的市場主體進行了主動提醒和專項指導。告知企業違法失信對企業發展的諸多制約,督促其按要求申請信用修復?!皩W上申請信用修復的企業,材料完整符合修復條件的即時辦結。對現場申請信用修復的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指定專人現場指導填報申請相關材料。對缺少資料的企業由企業自我承諾后,實行容缺辦理,及時解除信用約束,限期補齊相關材料。”盟市場監管局信用監管科負責人牧人介紹說。
興安盟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核實企業相關信息
據介紹,盟市場監管局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市場監督管理信用修復管理辦法》政策解讀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內蒙古)信用修復操作流程,并在辦事窗口、業戶群告知了辦理流程圖、文書、辦事指南等信用修復的條件、途徑和程序。積極指導異常商戶和企業辦理信用修復,杜絕初次逾期未年報的經營主體先處罰后修復的行為發生,對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參加年報并被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的個體工商戶,不再硬性要求到市場監管部門現場補報,允許其自行在網上補報并關聯修復相關信用記錄,實現個體工商戶年報信用修復“零跑腿”。今年以來,全盟市場監管部門共受理信用修復1100件。
興安盟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給企業宣講政策
在興安盟,信用讓企業在融資授信、資金獎補等方面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信用資產也變成了助力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讓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誠”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