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沙場硝煙起,實戰礪精兵。4月下旬,在吉林省遼源市民兵訓練基地,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正在上演。無人機編隊穿透濃煙鎖定火場核心,民兵應急分隊快速筑起銅墻鐵壁般的防護墻,戰地救護小組在硝煙中搭建生命通道……70余名專武干部正以實戰姿態接受軍地聯合考核組的檢驗。這場為期10天的封閉式集訓,是遼源軍分區大抓專武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縮影,更是該軍分區聚焦備戰打仗、構建新型國防后備力量體系的生動實踐。
向戰轉型,打破“二線思維”
集訓首日,東遼縣白泉鎮武裝部長姜濤就遇到了困難。面對“轄區50年一遇洪災,需緊急轉移2000名群眾”的想定作業,他按慣例部署民兵應急排開展救援,卻被導調組連續三次駁回方案。“夜間作業如何解決照明?斷網斷電如何保持通信?老弱病殘如何快速轉移?”面對連珠炮似的追問,這位從事武裝工作多年的“老武裝”額頭沁出汗珠。
“首輪能力摸底中,能完整闡述國防動員法的不足四成,規范操作北斗終端的僅占三成,熟練掌握戰場救護四項技術的更是鳳毛麟角。”訓練日志中的這些數據刺痛著軍分區黨委一班人:專武干部是國防動員體系的“末梢神經”,必須用戰場標尺卡出能力缺口!
為此,集訓打破傳統的“課堂灌輸”,構建“理論學習-模擬推演-實裝操作-復盤研討”閉環教學模式,并在課程設置上新增聯合作戰常識、智能化裝備操作等7類軍事知識技能;教學力量引入空軍航空大學專家、吉林省委黨校教授、退役老兵專職教官等團隊;保障模式采取“24小時戰備狀態”,凌晨緊急拉動成為常態。有過12年軍旅經歷的富國街道人民武裝部干事陳昌良在日記中寫道:“從辦公室到訓練場,從協調員到指揮員,這次集訓再次把我從‘后方’拉進了‘戰場’,這不僅是能力的重塑,更是身份的回歸。”
能力重構,破解“本領恐慌”
戰術訓練場上,一場別開生面的“諸葛亮會”正在展開。圍繞“城市反恐行動中如何組織民兵配合主力部隊”的課題,參訓學員結合《民兵建設“十四五”規劃》展開激烈討論。龍山區工農鄉武裝部長劉琦提出構建“無人機+單兵系統”的偵察網絡,立即引發關于軍民科技融合的熱議。這種帶著硝煙味的研討,每天都會在訓練間隙自發進行。
集訓期間,他們組織參訓學員走進遼源職業技術學院,面對應急救援實訓、9DVR情景教學等先進教學平臺展開軍地聯訓聯教探討;到遼源礦工墓、戰俘營遺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通過現場教學、實物展陳和沉浸式光影劇場,讓學員們切身感受革命先輩在至暗時刻堅守信仰的鋼鐵意志;集體觀摩基層建設先進單位,現場演示民兵編組、動員集結等標準化流程,通過“案例解剖+難題會診”破解基層矛盾;實案推演中,“轄區化工廠遭襲引發連環事故”的特情,倒逼參訓學員整合消防、醫療、通信等多個部門資源;比武考核設置“紅藍對抗”環節,縣(市、區)人武部主官組成評審團,進行現場打分點評。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員的參訓熱情,務實管用的教學內容,提升了學員的任職技能。
轉型的陣痛伴隨著能力的躍升。在北斗手持機操作考核中,西安區武裝部長劉剛創下3分40秒完成戰場定位、信息回傳、路徑規劃的紀錄。這個軍轉干部出身的“老武裝”,成了集訓隊的“技術大拿”。他感慨道:“現代戰爭不會因為我們是國防動員系統就降低標準,這把標尺量出的是實實在在的差距?!?/p>
體系重塑:打通“平戰鏈路”
集訓收官日的實兵演練現場,出現一批特殊觀眾——來自轄區兩縣兩區主管武裝工作的領導。他們不僅是觀摩者,更是參與者。當參訓干部指揮民兵分隊與地方專業力量協同處置“山體滑坡險情”時,東豐縣副縣長李巖松當場提出縮短轉移群眾時間的優化建議,這種跨界互動讓演練更具實戰價值。
軍分區領導道出設計初衷:“現代國防動員早已超越傳統范疇,需要構建‘大武裝格局’。”集訓期間,他們邀請吉林省委黨校專家講授《堅持把發展立足點放在高質量發展上》,組織參訓干部到應急指揮中心見學,安排與藍天救援隊聯合訓練。西安區仙城街道武裝部長盧奇深有體會:“現在處理突發事件,我們既要懂軍事指揮,又要會統籌社會資源,這才是新時代國動人的必備素質?!?/p>
結業考核中,參訓學員不僅要在戰術背景下完成動員文書擬制,還需接受軍地聯合的資格認證考評。龍山區向陽街道武裝部長王林鶴的“智慧動員”方案,因嵌入城市大腦系統獲得高分。他說:“當我們把武裝工作深度融入地方發展體系,戰斗力生成就有了源頭活水?!?/p>
淬火成鋼,立起“為戰導向”
集訓結業典禮上,4名“金牌教官”和8名“訓練標兵”收獲的不只是榮譽。軍分區聯合市委組織部出臺《專職人民武裝干部資格認證辦法》,將集訓成績與職務晉升直接掛鉤。那丹伯鎮武裝部長巴特爾因考核優異被列入后備干部名單,他坦言:“這次集訓不僅在軍事素養和業務能力上有升級,也更堅定了我專武精武的信念和信心?!?/p>
這場以戰領訓的淬火行動,正催生基層武裝陣地的化學反應。龍山區西寧街道武裝部長劉妍返崗首日便啟動民兵裝備庫智能升級,按照“模塊化存儲、智能化管理”標準著手改造民兵器材庫;西安區遼礦集團創新編組生產線應急保障分隊,實現平戰轉換無縫銜接;遼源職業技術學院打造“戰術推演+裝備實操”國防教育新模塊,將課堂延伸至虛擬戰場……
“當‘戰場標尺’取代‘考核分數’,當‘能力席位’替代‘資歷排名’,專武干部隊伍的轉型升級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痹撥姺謪^領導介紹,近兩年,遼源市出臺《專職人民武裝干部工作實施細則》,建立武裝部長后備干部制度,先后推薦提拔重用6名優秀武裝部長,有效激發了專武干部的工作動力、專武熱情。下一步,將完善建立“動態認證+分級補差”機制,確保專武干部隨時保持“應急應戰”戒備狀態。
從課堂到戰場,從“紙上談兵”到“真火淬煉”,這場帶著硝煙味的集訓對專武干部而言不僅是軍事技能的提升,更是對新時代國動人使命擔當的深刻認知。當“資格認證”對接“戰場準入”,當“考核比武”叩響“勝戰之門”,專武干部隊伍正在轉型升級中鍛造成為一支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堪當強軍重任的拳頭力量。(吉林省政治軍區工作局)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