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兑庖姟肪鸵龑趧恿σ睾侠頃惩ㄓ行蛄鲃?、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等提出“頂層設計”。這是我國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是新時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要成果。就《意見》中提到“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及有關方面,中國網品牌欄目《中國訪談》特別邀請中宏觀察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劉泉紅進行解讀。
以下是訪談實錄: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劉泉紅
中國網:《意見》中提到“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貫徹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充分體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值”,如何界定“一線勞動者”?強調按貢獻決定報酬、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是否會影響其他階層勞動者的收入?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兼顧效率與公平?
劉泉紅:我們必須看到,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由于“市場失靈”的存在,依靠市場機制來配置要素資源并非是萬能的,從亞當·斯密到凱恩斯,西方經濟學發展史上大家也早都知道了,當今世界也不可能存在一個完全沒有政府作用的“純粹的”市場經濟體。否定市場或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關鍵是要正確界定政府和市場兩者發揮作用的范圍和邊界。尤其是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而言,市場經濟發育尚不完善,市場機制產生作用的體制環境和配套舉措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因此,在把要素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讓渡給市場的同時,政府也要在其能有所作為的領域把本來應該由其管的事管起來,做好其“分內”的事。政府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引導上,營造良好的發展和改革環境,保障要素市場運行機制的健全,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因此,對于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意見》也合理地界定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領域和方式。比如,提出要“加強要素價格管理和監督,推動政府定價機制由制訂具體價格向制定定價規則轉變?!薄敖∪a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貫徹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充分體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值”,等等。這些舉措的實施,必將對進一步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文件中提到的“一線員工”,根據我的理解,應該是機關企事業單位中決策層和管理層之下的執行層面的員工,我覺得這些都可以算作是一線員工,也就是直接產生效益的部門下的員工。習近平總書記早就強調,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努力讓他們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從根本上看,我們國家實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既有利于鼓勵先進,促進效率提升,最大限度激發活力,又有利于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我認為,強調按貢獻決定報酬、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并不會影響其他階層勞動者的收入。相反,這相當于形成了一種激勵機制和榜樣作用,體現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更好實現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值導向,必然會進一步激發這部分人員的創造活力,引導和帶動更多其他階層的勞動者共同參與財富創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效益。
當然,我們還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真正兼顧效率與公平。
(本期人員——責編:裴希婷;后期:張文泉;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