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2月19日電 (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郭霖濱)202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億元,與2021年基本持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的農歷春節消費市場呈現一系列可喜變化,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約2.26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71.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電影票房達到67.58億元,位列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位。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推進消費有哪些制約因素與挑戰,如何有效應對?廣州商學院、暨南大學教授林學軍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今年春節消費市場的火熱主要原因,一是三年疫情的封控,不少人多年未探親,團聚,思鄉思親心切,趁今年解封探親團聚,了卻思念之情。二是各地政府出臺一些刺激消費的措施,節日的好氣氛,廣告宣傳的作用,也助推消費的高潮。三是我國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我國仍然取得較好的經濟增長,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21萬億元,人均GDP達到了85698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
“經濟增長,產品豐富,物價穩定,為我國消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2023年的開局良好,今后,我們要努力保持消費熱情,進一步活躍市場,以我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绷謱W軍告訴記者。
以下是林學軍訪談: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有商品物價、居民的收入、消費觀念,商品的供應與配送,服務業的恢復與發展等等。保持市場暢旺,首先要維護價格基本穩定。同時,重視縮小貧富差距對擴大消費的積極意義。倡導新消費觀念。合理消費,綠色消費,優化升級服務業,以期刺激消費,擴大消費,提高消費的滿意度。
疫情期間,由于封控,影響服務行業的正常運行,產品的生產、配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抑制消費增加。新的一年,我們要多措并舉、努力擴大消費,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首先要保障供給,為消費奠定基礎。首要是保障糧食供給,要扶持第一產業,發展農牧漁業,把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的手中。二是保障能源、電力等供給,滿足生產、生活需要。三要擴大名優特產品的生產和供給,提升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四要暢通國內供應體系,提高配送速度,減少物流成本,打通商品進入千家萬戶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要公平分配社會財富,造就廣大消費群體。按照社會主義分配原則,做到各盡所能,按勞分配,以及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要提高勞動所得在分配中的比例,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加強扶貧助困,不斷減少低收入群體,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打造橄欖型社會。
三要努力擴大就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今年我國大學畢業生將超過千萬,就業任務十分繁重。要千方百計提高大學生就業率。扶持中小微企業,努力擴崗,穩崗。增加職業中介機構,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保護靈活就業人員,讓他們享受與正常就業人員同等的社會保障待遇,提高最低收入。改革稅收政策,提高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國民收入。
四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消費后顧之憂。當前消費者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心存憂慮,擔心遭遇大病、意外事件,或者退休后生活無著落,因此積極儲蓄,克制消費。要通過政府和商業等渠道廣泛籌集資金,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形成廣泛、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抗風險的能力和社會保障能力,免除大家消費之憂,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第五,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形成良好消費環境。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穩定物價;調整節假日,建議增設地方性假日,帶動節日消費;通過重大基建項目,或者是扶貧,防災減災等項目,增加政府購買,擴大公共消費,也可刺激國內消費。
第六,加強疫情的監控,促進消費。當前疫情尚未結束,我們還需要保持警惕,要不斷完善醫療衛生體系,提高基層的防疫抗疫能力,增加醫療衛生消費,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