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張緯宇)中央周邊工作會議4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深化發展融合,構建高水平互聯互通網絡,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穩定,開展安全和執法合作,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擴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員往來。
“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背景下,深化區域融合發展需構建‘硬聯通-軟銜接-深協同’三位一體的戰略體系?!鄙虾I鐣茖W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研究員孫祁接受本網專訪時表示,該體系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基礎支撐,以規則標準對接為制度保障,以產業深度協作為核心目標,形成安全、高效、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新范式。
基礎設施網絡硬聯通是區域融合發展的物理根基。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對我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前我國同周邊關系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同時也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加強區域融合發展需重點推進中老泰鐵路、中吉烏鐵路、中巴經濟走廊陸路通道等骨干工程,確保2026年前實現區域主要經濟走廊12小時通達圈,構建起陸??樟Ⅲw化運輸網絡。
產業鏈和供應鏈“軟銜接”是保護經濟全球化的現實保障。近年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多重挑戰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業鏈分工格局深度調整,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同時,經濟全球化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如更加注重安全、強化競爭、更具彈性等。這些變化與原有特征相互疊加,在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新形勢,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既要鞏固自有優勢,又要適應全球生產網絡新的變化,大力推進我國與東盟跨境產業鏈協同發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合作布局,使區域產業鏈韌性指數進一步提升,有效對沖單邊主義沖擊,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貿易規則深度協同是區域合作系統穩定的制度根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標志著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入制度型開放新階段。作為涵蓋全球29.3%經濟總量的超級自貿區,RCEP通過系統性規則重構正在重塑區域經貿合作生態,其核心突破主要體現在原產地規則革新、數字化協同機制建設等多個維度。在原產地規則領域,RCEP創造的原產地“累積規則”體系打破了傳統自貿協定的制度壁壘。該規則允許成員國將區域內的加工環節進行價值累加,只要最終產品區域增值成分達到40%即可享受協定優惠待遇。在數字貿易規則協同方面,RCEP構建了具有前瞻性的制度框架。協定第12章確立的電子商務規則推動成員國海關系統深度對接,中、新、泰三國率先實現電子原產地證書“秒審”。這種規則協同產生的制度紅利正在形成乘數效應。東盟統計數據門戶相關數據顯示,RCEP正式生效后,中國-東盟中間品貿易占比進一步上升至67%,強化了產業鏈粘合度;數字化協同機制催生“單一窗口”等創新舉措,促進區域貿易合規成本下降。當前,RCEP成員國就數字產品免稅、綠色貿易標準等新規則展開深度協同,這些制度供給將持續加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根基。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