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張掖市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以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信用+種業”全鏈條治理模式。2024年全市玉米制種面積達120.7萬畝,產種量5.32億公斤,占據全國玉米種子市場半壁江山,“張掖玉米種子”品牌價值達192.38億元,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著眼于“信用+監管”,張掖市規范了行業市場秩序。借助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了涵蓋電子信用檔案、實地信用認證的動態信息數據庫,實現了種子領域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全面歸集。通過出臺相關標準和運用先進技術,推進了種子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提升了監管效能。2024年,共評定出AAA+級企業46家,AAA級24家,AA級13家,A級8家。
在“信用+法治”方面,張掖市設立了全國首個專業化“種子法庭”,構建了“信用+司法”協同機制。通過企業信用評級與案件審理聯動,提高了糾紛解決效率,涉種糾紛化解周期縮短28天,調撤率提升9.2%。此外,還推行了合同范本信用審查制度,有效減少了涉種糾紛。
聚焦“信用+溯源”,張掖市嚴守質量安全底線,構建形成了種子生產許可、生產品種備案、種子產地檢疫、種子調運檢疫、制種生產合同、安全生產管理、商標使用許可、企業信用評價“八位一體”監管服務體系。依托張掖市信用平臺與行政監管、行業協會等部門信用信息建立專屬信用“二維碼”,整合種子“認證標識”,打造“碼上誠信”,實現對種子行業市場動態的實時監控,構建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流通的全流程追溯機制。
在“信用+激勵”方面,張掖市率先在種子行業探索構建以政府、金融機構、涉種企業等多方協同的供應鏈金融體系。聯合金融機構推出涉種領域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通過對核心企業開展信用評級與風控管理,確定信用貸款額度,由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交易涉種關聯方進行信用分配,形成“1+N”供應鏈金融模式,助力涉種企業獲得金融資源。依托“甘肅省信易貸·隴信通”平臺創新推出“支種貸”“農擔貸”等專項信貸金融產品,以信用助力種業融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信用+服務”戰略提升了營商服務效能,通過深化“信用+地企協同”機制,將信用評價納入常態化溝通體系。推行“店小二”服務模式,對守信企業在用地、融資、引才等環節開辟綠色通道,運用“信易貸”“信易批”等工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創新企業信用分級+基地動態管理機制,優先保障高信用企業制種基地資源,在質量追溯體系中嵌入全鏈條信用檔案。強化多部門協同執法,嚴懲涉種領域嚴重失信行為,形成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合力,規范市場經營秩序。
得益于“信用+”模式的創新,張掖現代種業市場秩序、產業發展和品牌價值均實現了質的飛躍。2024年,制種款兌付率達100%,農民人均制種收入突破1.2萬元,為產業振興和信用建設探索出了一條良性發展道路。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