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作為全國首個超大城市級實體“數字身份”編碼與應用體系,北京“城市碼”平臺由電科太極所屬太極股份承建,其建設不僅是北京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實踐,更為全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思路,構建智慧城市“碼上生活、碼上管理、碼上服務”新模式。
破解治理難題 數據驅動提升治理效率
北京“城市碼”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和多維數據融合手段,構建了統一、規范、安全的數字化基礎設施。通過對實體對象的唯一標識,實現人、企業、物體的精準編碼與數據關聯,整合多源多模態數據,涵蓋人口、企業、物體等多個領域,形成統一的數據目錄鏈,開發的高可用二維碼中臺,對個人碼、企業碼、物體碼進行統一管理,實現跨網段、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互通。
在便民服務方面,打造“京通碼”品牌,推進電子證照等與個人碼掛接,深化政務大廳“一碼辦事”場景應用,并重點拓展其在交通出行、文體旅游、信用查詢、就業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百姓生活便捷度。基于企業碼掛接企業數據,拓展企業辦事、綜合監管等場景,推進“碼上處置”,提升企業服務與監管水平。同時,“城市碼”平臺在疫情防控、惠民就醫等場景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精準數據授權共享,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提升了治理效率。
全國示范效應 拓展數字治理新邊界
北京“城市碼”不僅在城市治理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還為全國類似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相比于傳統的治理模式,“城市碼”的最大亮點在于構建了“碼鏈一體化”數據共享體系。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尋址與權限管控,大幅提升了數據流轉效率,同時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實現基于城市碼解決個人、企業數據授權使用難題,推進數據使用賦權于民、賦權于企。
該項目通過融合北京人企綜合庫、城市碼、惠民就醫場景應用等多個實踐成果,成功樹立了以多維數據融通為基礎、以碼為引擎、以公共服務普惠應用為抓手的典型標桿。截至目前,完成城市標識數據注冊800萬,時空標識賦碼600萬,累計亮碼4000萬次,累計驗碼1.47億次。
未來,北京“城市碼”平臺將進一步拓展功能應用場景,推進與更多城市資源和業務系統的聯動,致力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智慧城市服務生態體系。同時,通過數據深度挖掘和技術融合,探索更多智能化城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北京市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