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人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普及,低空經濟正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而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低空經濟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在藍天與地面之間,又一個崛起的新興產業。搶抓低空經濟“風口”、先行先試,擁有基礎優勢的凈月高新區已成為長春市大力支持的低空經濟試點,正在以“五大工程”鋪就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在“新賽道”上率先“起飛”。
優勢顯著
數字經濟提供支撐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中心,以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發展低空經濟,凈月高新區有基礎、有優勢、有謀劃、有探索。作為全市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凈月高新區在衛星通信、城市仿真、算力服務、存儲支撐、科教研發、人才儲備等方面擁有基礎優勢,不僅謀劃實施低空經濟“五大工程”,還在“低空+文旅”“低空+研學”等應用場景開展了積極探索,已經打造成為長春市發展低空經濟的先行試點。
特別是今年,凈月高新區積極組織召開衛星、低空經濟產業研討會,與相關部門、專家就低空經濟發展及低空基礎設施專項研究工作開展交流,走出去赴北京參加海陸空全空間無人體系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研討會……緊鑼密鼓地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謀篇布局
“五大工程”蓬勃發展
低空經濟“飛起來”才能“熱起來”。如何“飛起來”?有資料顯示,發展低空經濟,就是把平面的“路”鋪到“低空”去。
那么,又如何“鋪路”?在凈月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正在以“五大工程”鋪就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
第一大工程?;A設施建設示范工程,將聯手國內頂尖機構共同謀劃建設一系列低空基礎設施。涵蓋低空飛行服務站、北斗低空編碼中心、低空智聯高寒地區試驗場、無人機飛行反制及智能感知平臺等關鍵設施,構建一個全面的低空管理體系。
第二大工程。行業標準規范制定工程,為了引領低空經濟的規范化發展,凈月高新區正著手建立低空標準中心,專注于制定一系列涉及產品、運行、責任等方面的標準,為行業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保障低空經濟活動的安全。
第三大工程。數據要素應用提升工程,用好低空飛行數據,建設數據治理中心、數據要素流通交易中心,提升數據供給水平,優化數據流通環境,加強數據安全保障。
第四大工程。低空賦能產業升級工程,將低空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汽車、農業、光電、文旅等傳統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并在物流、城市治理等領域開辟新天地。
第五大工程。低空經濟生態培育工程,依托高校共建智能空間技術研究與應用聯合實驗室,謀劃舉辦低空經濟產業高峰論壇,提升凈月高新區低空經濟的影響力。
“五大工程”不僅鋪就了凈月高新區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更為區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支持
10個方面含金量十足
有謀劃也有行動,為深入推進凈月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先行試點,加快低空經濟產業戰略布局,今年4月22日,凈月高新區還發布了《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措施》),搶占技術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東北地區低空經濟創新發展高地。
《措施》圍繞企業落位、科技創新、場景應用、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引用等10個方面出臺支持政策,可謂“真金白銀”、含金量十足。尤其是在科技創新方面,《措施》鼓勵企業創新發展,獲得國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吉林省“專精特新”、長春市“專精特新”稱號的企業,最高可獲得5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低空經濟國家級創新平臺,也將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獎勵。
《措施》還鼓勵企業向中國民航局申請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和生產合格審定,審定通過的,按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獎勵。每個企業每年獎勵不超過300萬元,同一型號僅獎勵一次。
同時,《措施》支持舉辦論壇、展會等活動。對從事低空經濟產業相關經營活動的企業、行業協會、機構,在凈月高新區舉辦低空經濟產業峰會、高端論壇、學術會議等各類活動,符合條件可按實際費用的10%,給予單場最高50萬元補助,申報單位每年度合計補助金額不超過100萬元。
前景可期、未來大有可為,凈月高新區將積極推動建設標準化試驗基地,將低空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搶抓機遇,答好“新質生產力”這一時代課題。(記者 孫嬌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