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4月28日,記者從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民營經濟蓬勃發展,最新發布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民營經濟發展白皮書(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底,生態城民營企業數量占比超9成,營業收入貢獻、技術創新成果貢獻、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均超過4成,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支撐生態城經濟發展、產業布局、科技創新的關鍵力量。
奮力競逐新賽道 民營企業“質”“量”雙升
隨著美騰科技在生態城投資建設的智能裝備生產及測試基地的投產,其核心產品TDS(XRT)智能光電分選機的年產量將提升一倍。美騰科技是生態城本土培育的第一家上市企業,企業立足“智慧礦山”領域,從事智能裝備、智能儀器、智能系統和智能平臺四大核心產品的研發設計和生產制造。其明星產品TDS(XRT)智能光電分選機上市九年來,技術和銷量在國內始終保持領先,目前已服務于60余個國內大型礦業集團的200余座礦山。
截至2024年底,生態城民營企業共13152家,同比增長16.4%。其中,以美騰科技為代表的 “四上”民營企業共537家,同比增長27.55%,這些企業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智能科技服務、文化健康旅游、綠色建筑與開發三大主導產業領域。特別是民營企業正在引領生態城在冷鏈貿易、直播經濟、新能源智能網聯等特色賽道上加速發展。
在冷鏈貿易賽道,2022年生態城中心漁港獲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截至2024年末,基地已建成冷庫庫容約60萬噸,聚集了70余家冷鏈企業,90%以上為民營企業。中心漁港已經成為京津冀最大的冷鏈產業倉儲群,2024年實現冷鏈產業商品銷售額132.9億元,同比增長40.6%。
在直播電商賽道,伴隨著“直播經濟政策”出臺落地與直播選品中心成立,地麥浪電商、五星鉆豹等一批民營直播電商基地陸續落地,并聯合發起成立“數字新零售”聯合會,開展直播產業招商、企業服務、產業聯動、產業帶建設等工作。截至2024年底,生態城落地直播電商基地75個,直播民營企業230家,產業營業收入超50億。
在智能網聯賽道,圍繞一汽豐田新能源汽車龍頭項目建設,富晟領航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金舜馳精密零部件智能研發制造基地、斯派克機電設備研發總部等一批優質民營項目“卡位入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中心正式揭牌,千億級新能源智能網聯產業蓄勢待成。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以來,生態城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實現連年增長,尤其2024年,民營企業在生態城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9.6億元,同比增長1.6倍,生態城民營經濟的“吸金力”正在快速釋放。
加快提升含“新”量 科技創新能力強
2024年,生態城民營企業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華慧芯集團研發的光電子芯片有效解決關鍵器件“卡脖子”難題,相關制備工藝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的支持,產品廣泛應用在智能傳感、虛擬現實等領域。華慧健參與的“人工智能輔助的生物醫學新方法在提升視覺精準診療中的應用”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智毅聚芯正向開發的高性能數據轉換器芯片打破國際壟斷,廣泛用于工業控制、通信設備等 AI 領域。湃方科技基于邊緣計算自研了一款高能效的、用于物聯網終端的AI芯片,為工業設備制造商、使用商打造了一套完整的“端-邊-云”設備AI解決方案。
2024年,生態城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14家、雛鷹企業506家,其中95%以上都是民營企業。優質科技成果相繼落地的背后,是企業對科技研發的持續投入。生態城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工程中心等創新平臺14家,其中,杰科生物、華慧芯、美騰科技等8家均依托民營企業建立,占比近6成。2024年,新增天津市企業技術中心1家、天津市院士專家協同創新中心1家、天津市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1家,均由民營企業牽頭創建。
政策+服務+配套 打造三位一體優質營商環境
在近期舉辦的歐洲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會全球大會上,丹娜生物向全球頂尖專家分享了企業在真菌病全自動化學發光檢測平臺、分子診斷平臺和快速藥敏檢測平臺的前沿突破,彰顯了中國企業在全球感染防控中的科技擔當。
從生物醫藥產業政策支持到醫療機構資源對接,從高端人才引進到員工購房、子女教育,從海外市場開拓到打通原材料海外進口關卡,丹娜生物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生態城的重視與呵護,這讓企業能心無旁騖地放手干、大膽闖,擁抱新質生產力。生態城以全要素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政策+服務+配套”三位一體的優質營商環境,護航民營經濟集聚創新發展。
在完善政策支持上,生態城依托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機制打造政策爭取渠道,目前已累計爭取68項國家支持政策,2024年成功獲批申報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機構資質、進口第三國經新加坡中轉加工的肉制品2項國家支持政策。制定出臺《中新天津生態城關于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支持天津軟件園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研究編制《生態城加快游戲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升級完善《中新天津生態城人才引進、培養與獎勵規定》等政策,有力推動優質民營項目落地及海內外優秀人才集聚。
在提升企業服務效能上,以企業登記為主線,覆蓋企業設立、運營、注銷的全生命周期,融入社保、融資及政策扶持等多元服務,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體驗。在全市首創《企業登記全生命周期服務規范》;創新推出加油站租賃、營業性演出等5個領域“一件事”應用場景;在循環經濟物流、建筑施工勞務、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首次推出個體工商戶集群注冊模式,累計落地7家試點企業,2024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
此外,生態城堅持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通過城市配套功能的持續優化,努力打造民營經濟發展的理想之城。在生態環境建設上,生態城綠化面積超1100萬平方米,藍綠空間占比達到50%,居民從小區只要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公園。在醫療服務上,著力引入名院名醫,持續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形成“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級醫療服務體系,讓居民病有所醫。在優質教育資源打造上,堅持品牌化、集團化辦學,引入南開中學、天津外國語大學附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培育生態城實驗小學、第一中學等自主教育品牌,讓孩子們學有所教。在商業服務上,落戶季景天地、天津生態城愛琴海購物中心、生態城萬達廣場等城市級商業配套,以及星光匯、宜禾匯等社區級商業設施,持續釋放城市發展活力。生態城人口數量快速攀升,五年來人口年均增長23.6%,當前已經突破17萬人。
梧桐已成蔭,鳳凰自然棲。當前,生態城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去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實施方案,10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正式落戶,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中新天津生態城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及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范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國家重點項目、國家重要使命的持續疊加、融合賦能,生態城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
近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先后就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召開會議,發布《濱海新區關于進一步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關于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指引》等支持政策,以更大力度、更有效舉措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下一步,生態城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立足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升級版”建設需求,繼續深入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全力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在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前沿突破、創新服務模式推廣及場景應用落地等方面發揮的關鍵作用,推動民營經濟向“新”而行、向“高”攀登。(中宏網特約作者王敏報道 文章/由主辦方提供 現場攝影/曲照貴)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