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1日,中美兩國元首在G20峰會達成共識,叫停持續加碼的中美貿易戰,并將按照互惠互利、平等協商的精神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90天”關鍵談判期,對中方而言,除了原則性分歧,能否對美方合理訴求給予切實回應,不僅體現中方管控分歧、擴大共識、推進合作的誠意,也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問題很多,需各個擊破,更需把握關鍵。正如美國漢學家傅高義曾經指出,近年來美企對在華投資環境有惡化的擔憂。對此,中美之間應“直率地探討和解決焦點問題”。
信用建設是改進營商環境的關鍵。中宏觀察家唐元的文章《提高我國商貿誠信是當務之急》,撰寫于2010年。但文章所提出的商貿失信現象和改進措施仍具深刻現實意義?,F刊發以饗讀者,以咨借鑒。
誠信是行為誠實和交易信用的合稱。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誠信是立人之本、齊家之道、為政之基、經商之魂。商貿誠信是指商業貿易中“誠實守信”的規范,是商貿交往的基本準則,是發展市場經濟所依賴的高度信任環境。近年來,我國商貿誠信缺失的狀況非常嚴重,不僅嚴重影響我國商貿流通的規范發展,也嚴重制約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提高,與我國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很不適應。盡快提高商貿誠信,扭轉商貿誠信危機狀況,是我國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一、我國商貿誠信狀況令人堪憂
我國目前商貿誠信危機集中表現在合同不誠信、質量不誠信、價格不誠信和售后服務不誠信四個方面。
一是合同不誠信。表現在我國企業間資金拖欠現象普遍、合同誠信糾紛頻發,合同糾紛案件呈現大幅上升趨勢。1979年至1999年20年間全國法院年均審結經濟糾紛案件77.41萬件,2002年至2008年年均237.07萬件,2009年審結合同類案件315.4萬件,同比上升8.6%,上升趨勢非常明顯。據我國工商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每年訂立的合同約40億份,但履約率只有50%多一點。我國目前整體訴訟案件90%是民事案件,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合同案件,說明我國市場交易中合同不誠信的問題非常突出。
二是價格不誠信。表現在市場交易中,漫天要價、以次充好、缺斤短兩、哄抬價格等欺詐行為十分普遍,以炒買炒賣、囤積居奇、套購轉賣等手段謀取暴利現象已見慣不怪,高房價、普洱茶、年份酒、蘭花熱、大蒜價格暴漲等事件層出不窮。其中尤以房地產價格不誠信問題最為突出,高房價已成民生之痛,廣大民眾深惡痛絕,這種蓄意操縱價格行為,拉大了富貧差距,制造了消費黑洞,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三是質量不誠信。表現為產品普遍粗制濫造、假冒名牌層出不窮,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更為嚴重的是引發了大量質量事故,給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帶來了重大損失,如近年來疫苗事件、毒奶粉、蘇丹紅、地溝油等事件接連出現。在國際市場上,由于質量不高,“中國造”產品成為低劣產品同義詞、聲譽較差,在國際市場不得不走廉價低端路線,嚴重制約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四是售后服務不誠信。表現在許多企業沒有建立售后服務體系,無售后服務制度,售后服務承諾不兌現、打折扣,零售商供應商對售后服務中的責任互相推諉,屢屢給消費者制造經濟損失和心理負擔。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反映,近年來,質量和服務投訴大幅度暴升,受理1000萬件投訴,件件都跟售后服務差有關,尤其是家電下鄉政策執行以來,平均每8件家電下鄉產品就有一件出現過返修。
我國商貿不誠信已經發展到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不信任的程度,導致行業集體道德淪陷,加深世界對中國商品的不信任度,已經成為嚴重的風險,如果任其下去,必將影響經濟發展,拖慢現代化進程,甚至破壞社會和諧,成為真正的社會危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二、提高我國商貿誠信的思路建議
提高商貿誠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當按照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采取綜合系統措施,全面加強商貿誠信建設,爭取盡快扭轉全國商貿誠信危機狀況。具體建議如下:
(一)高度重視加強商貿誠信建設。將加強誠信建設納入各級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項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增強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的重要工作來抓。建立協調機制,國務院整頓市場秩序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是全國最高協調機構,負責領導和統籌協調商貿誠信建設的相關工作,當前要抓緊制定和實施推進商貿誠信建設的工作方案。省級以下政府也應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本轄區商貿誠信建設的相關工作。
(二)大力促進合同誠信建設。建議開展“合同誠信建設年”活動,發揮工商行政單位監管作用,引導企業解決好合同中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完善等問題,突出重點領域,嚴查各類合同不誠信行為,對合同欺詐要進行嚴肅處理,對企業開展合同管理培訓和崗位資格培訓,加大對“重合同、守信用”先進企業和個人的表彰力度,樹立合同誠信標桿,發掘并推薦示范性合同。
(三)大力促進價格誠信建設。物價是關系百姓民生的重大問題,不可輕視。有關部門應以“倡導價格誠信、規范價格行為、推行明碼實價”為主題,大力加強價格監管,營造“放而不死、活而不亂”的誠信價格環境,重點監測價格快速暴漲的商品領域,下大力氣化解涉及民生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價費矛盾,對哄抬物價、緊缺物資價格暴漲、牟取暴利的行為要嚴肅處理,加快建立住房等重點商品指導價格機制。
(四)大力促進質量誠信建設。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轉變觀念,除了抓好質量源頭管理,嚴格市場準入,抓好全程監管,確保質量安全的同時,要重點以“售后質量發現、服務過程質量監管”作為新的工作方向,加強與消費者互動,狠抓售出以后商品質量、服務質量的投訴和舉報,強化質量監測,對消費者已經發現的批量質量隱患隱瞞不報、推卸責任、消極應付的要進行嚴肅處理,確保中國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ㄎ澹┐罅Υ龠M售后服務誠信建設。各級發改委、商務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強化售后服務市場發展,讓消費者得以購買“放心商品”,享受“放心服務”。要加快“中國服務”品牌培育,大力推行商品售后服務認證工作,加快推動我國生產型、貿易型、服務型企業實施第三方售后服務認證。在政府采購、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摩托車下鄉、電動車下鄉、建材下鄉、名品進名店、大型建設和安防等項目招標過程中,要明確規定企業必須通過“管理體系、售后服務和產品”認證,對獲得證書的企業要加分,優先考慮,無證書不得入圍。
(六)加快商貿誠信法規和標準制訂。商貿誠信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執行不力,是我國商貿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建議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盡快建立健全商貿誠信法規和標準體系,并加大執法力度。當前,應盡快研究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誠信法》和配套法規,將國家誠信體系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同時,加快完善商貿誠信標準體系建設,將與商貿誠信相關的部頒《商品售后服務體系評價體系》、《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行為規范》、《商業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測評規范》、《品牌與企業文化建設評價》、《商務策劃評價規范》等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
(七)營造良好的全民誠信環境。增強全民誠信意識,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是提高商貿誠信的治本之策,應當切實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健全誠信等級評價制度和機制。鼓勵具備資質的中介組織進行誠信評估,對先進誠信企業加以表彰,對不誠信企業列入黑名單。二是加強商貿誠信宣傳力度。利用各種傳媒,廣泛宣傳優秀誠信企業,曝光不誠信行為,形成有利于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三是開展有利于商貿誠信發展的重大活動。建議設立“中國誠信日”,發布中國誠信宣言,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誠信新形象。同時,定期舉辦中國誠信論壇,圍繞誠信問題組織研討活動,探討誠信建設面臨的新問題。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