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王鏡榕)國家主席習近平6日在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經濟峰會閉幕式。習近平在致辭中強調,對法國、歐洲工商界而言,中國發展是極好機遇。中國的大門始終對世界打開,希望法國、歐洲的大門也對中國投資者公平敞開。
11月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出席中法經濟峰會閉幕式。
馬克龍表示,法方高度贊賞中國對外開放,相信這將為包括法國在內的各國提供重要機遇。據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中法經濟峰會上舉辦第三方市場合作專題研討。中法兩國有關企業、金融機構代表就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進行了交流。
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推進中法之戰略合作恰逢其時
中宏網記者:您對中法通過發展規劃對接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的雙向努力,將給中歐乃至世界經濟格局產生的示范意義如何解讀?
張茉楠:我們看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法國在國際舞臺的地位和角色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作用。歐盟內部也面臨很多內外交困的處境,比如英國脫歐沖擊了整個歐洲的一體化,金融危機之后,歐債危機對于傳統經濟強國的經濟增長也造成非常大的沖擊。特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奉行“美國優先”策略。不僅挑起對中國,也挑起對歐盟等各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這實際上對我們所謂的傳統的大國關系和國際秩序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而現在法國在國際舞臺上,在多邊舞臺上與中國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我們也看到法國堅定地支持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多邊貿易框架。歐盟內部,尤其是法德之間角色也發生了很多微妙變化。德國經濟當前面臨非常嚴重的下行壓力,而且也受到很多傳統領域產業的沖擊,但是,法國相對于德國來說還處于經濟相對穩定的狀況。而且,在整個歐盟的主導力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巨大的作用。這體現了法國不僅在歐洲具有大國和強國的雄心,也反映了法國期望在全球治理和國際層面發揮更多的領導力。
在此背景下,法國期望與最具活力和最具市場潛力的中國,尤其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雙方攜手,能夠站在面向未來和面向長遠發展的大高度,共同推進中法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可謂恰逢其時。同時,通過發揮法國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也有望推動中歐在全球治理和多邊主義框架下發揮更加積極和更具建設性的合作。
開創新型大國合作典范惠及世界
中宏網記者:法國是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之一。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履行大國擔當,合作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維護多邊主義,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您對當前形勢下,繼承中法傳統友誼,共同應對新挑戰有何建言?
張茉楠:我們看到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已經遠遠超過了貿易范疇,其實,也有很多學者或者說國際社會認為這是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那么,中法之間的合作實際上是開創了一種新型大國合作關系的典范,這也反映了在大國之間不僅僅有摩擦,有沖突,有對立,其實也有合作。當然,我們知道,這種合作是不乏競爭的合作,但是,這種競爭是良性的。所以,在國與國之間,包括在產業乃至科技層面,確實有不同國家出于希望科技發展或維護本國產業發展競爭力的考慮,對其他國家有所顧忌,但實際上,中法之間,在航空、在核能甚至在一些基礎性研發和核心創新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緊密合作。這實際也是打破了我們所說的一些傳統意義的“顧慮”,一定要有“修昔底德陷阱”或者要有對抗。
在此意義上,中法之間的合作不僅是對傳統友誼的鞏固,也是一種新的升華,開創了一種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義了國家競爭是一種怎樣的概念?并非一定要“你死我活”而是可以通過競爭與合作,一種良性的相互競爭而促進共同發展。我們知道,現在全球的科技發展,比如新一代的數字文明,包括5G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往往沒有辦法由一個國家獨立完成原創性的科技創新。唯有通過全球的科技合作,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廣泛合作,創新鏈的廣泛合作,才有可能去突破一些最前沿的瓶頸,實現為人類創造共同的福祉。正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講話中,他并未強調某國優先,而是強調人類優先,尤其是在人類面臨環境惡化,反恐,科技挑戰等問題,大國之間尤其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之間,都應該面向未來展開更廣泛領域的合作。這實際上也是重新構筑起全球經濟大國相處的新模式,并推動和刷新全球經濟多邊治理的理念與規則。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