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5月13日電(記者王鏡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5月11日下午,習近平在大同市云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羅來軍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化疫為機確保達成脫貧攻堅
中宏網記者:兩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指導脫貧攻堅備受關注,您對防疫常態化新形勢下如何確保達成脫貧攻堅目標有何建言?
羅來軍: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帶領人民擺脫千百年來的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一定要完成將困擾中華民族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手里歷史性的劃上句號,實現全面脫貧的總體目標。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把精準脫貧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三大攻堅之一,為攻堅貧困的難中難和堅中堅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增速高低并不是決定全面小康社會建成與否的全部內容,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是新時代賦予的新要求。必須穩住經濟大盤,兜住民生底線、加大“六穩”工作力度、落實“六保”任務,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經濟次序,克服疫情對社會經濟、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的脫貧攻堅任務帶來了新的嚴峻挑戰,困難進一步疊加,那么,疫情常態化如何確保達成脫貧攻堅目標?
一是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因時因勢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并切實抓好落實。堅決守住守好境外輸入的門戶防線,加強集中隔離人員安全服務保障,把握戰疫的新機遇,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二是助推企業全面復產達產。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分區分級有序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暢通經濟循環。優化完善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南,加強要素和交通保障,強化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應急紓困,保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協同全產業鏈復工復產達產。
三是全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疫情當前,國家各部委出臺一系列政策利好措施,在加快落實已出臺各項援企政策的同時,還要“查漏補缺”,進一步研究出臺有力的支持政策,通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中小微企業首貸率、信用貸款占比,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有效緩解企業壓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
四是切實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優先穩就業保民生,關注特殊群體,聚焦民眾關切,建立好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實施好援企穩崗政策,以創業創新促進就業;將受疫情影響的困難群眾、有陷入貧困風險的邊緣人口或沒有就業能力的低收入人口,采取保障兜底。堅持做好糧油、蔬菜、豬肉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穩步推進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糧食能源安全。
中宏觀察家羅來軍
促進鄉村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宏網記者:結合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有關講話,您對做好脫貧攻堅的有序接力,鞏固提升脫貧戰果,實現鄉村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并持續提升競爭力有何建言?
羅來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一個突出短板。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擺脫貧困只是脫貧攻堅征程上的階段性勝利,相對貧困仍然存在,并可能長期存在,
一是做好理念的接力,為鄉村產業持續發展奠定思想基礎。基層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從脫貧攻堅到長效常態扶貧的有效接力。要充分總結脫貧攻堅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把扶貧工作重心從絕對貧困的集中攻堅,轉化為相對貧困的日常幫扶。開展幫扶工作,要注重精準發力,一方面要突出“精準”的工作要求,建立“相對貧困線+致貧原因”,多角度精準定位相對貧困人口,采取一地一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對癥管理,做到對幫扶對象和資源精細化管理分配。另一方面要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主動性,把“被動扶”的思想轉化為“主動興”,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只有人民內心深處轉變觀念,才能為鄉村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
二是做好機制的銜接,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要建立“政府-社會-市場”三方協同的相對貧困治理機制,通過長效、穩定的制度框架來保障解決相對貧困機制的可持續問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脫貧攻堅期間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但我國相對貧困仍然存在,因此要強化對相對貧困人口、貧困地區的動態管理和預警監測,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政策要求,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堅決防止返貧和再生貧困風險。
三是做好規劃上的銜接,促進鄉村產業持續發力。各地區黨委、政府要在“十四五”規劃制定之機,統籌安排脫貧攻堅期間建設的工程項目及產業幫扶,將其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納入到規劃當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的原則,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不同鄉鎮的發展水平和特色優勢,合理規劃農村產業布局,因村施策,堅持一村一品的重點扶持開發,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