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王鏡榕)"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國國家領導人深刻指出,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30年前,黨中央對浦東開發開放高度重視、寄予厚望,強調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要求浦東在擴大開放、自主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 趙秋運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置身百年未有大變局與改革開放新起點,浦東三十年開放經驗怎么看?未來如何實現新的高質量發展?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企業發展部副主任趙秋運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中宏網記者:您對30年來浦東開發開放取得的成就怎么看?黨中央的預期落實的怎樣?
趙秋運: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浦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書寫下無數傳奇。浦東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浦東開發開放30年,其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9年的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開發開放初期的1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逾4000億元,浦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647元,人均預期壽命從1993年的76.10歲提高到84.46歲,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從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即使在國際疫情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浦東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符合預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高基數和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實現1.0%的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8%,實到外資增長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8%。
同時,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國第一"?,F階段,浦東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承載了上海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功能。
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總之,浦東開發開放30年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完全符合黨中央的預期。
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起了非常關鍵的引領作用
中宏網記者:您認為,浦東30年開發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推動了哪些重要改革?在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道路中,體現了怎樣的特有價值?
趙秋運:浦東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拓創新、努力拼搏、務實求真、積極探索、大膽改革,用鐵一般的事實成功詮釋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印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廣大浦東人民群眾和浦東新區黨委與人民政府的團結一致、努力奮斗,充分發揮自身在長江三角洲、長江經濟帶以及毗鄰天平洋的地位優勢、率先開放的政策優勢和匯聚八方精英的人才優勢等,同時進一步的不斷完善努力把浦東建設成學習型、創新型、開放型、國際型城市。在黨的政策引領的同時積極的大膽探索創新,在營商環境、國際合作、人才引進、金融發展、產業協同、高端制造、經貿往來和市場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應為之而驕傲。
浦東的開發開放在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中扮演了先行先試的角色,是勇立開放潮頭的弄潮兒。浦東的開發開放對后續中國建立從沿海到內地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起了非常關鍵的引領作用。
【專家檔案】趙秋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企業發展部副主任,研究員,新結構經濟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助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曾在Sustainability、THEANNALSOFREGIONALSCIENCE、《金融研究》等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著作《中國道路與農民工創業》《中國道路與人口老齡化》《中國道路與民營企業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研習方法》等,曾獲全國經濟學博士后學術論壇一等獎、譚崇臺發展經濟學獎學金、上海青年經濟學者論壇二等獎等國內外30余獎項。曾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以及地方政府智庫類項目,受到省部級領導的批示。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