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王鏡榕)中央人才工作會議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中宏觀察員 張瑾
日前,中宏觀察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瑾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打造世界一流創新生態環境
中宏網記者: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集中國家優質資源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為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創新平臺,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您對此有何建言?
張瑾:體制順、機制活,則人才聚、事業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集中國家優質資源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為人才提供國際一流的創新平臺,加快形成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并作出重要部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問題。發揮用人主體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中的積極作用;用人主體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外部監督機制,確保下放的權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人單位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用不好授權、履責不到位的要問責。
積極為人才松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同時要建立健全責任制和軍令狀制度,確??蒲许椖咳〉贸尚?;要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優化整合人才計劃,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搭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是為人才建立充分發揮作用提供平臺和機會。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為人才架起國際化、全球化合作的橋梁,整合全球創新資源。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搭建世界一流科技創新平臺,目的都是為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創新生態環境,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
加快建立創新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中宏網記者:要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您對此有何解讀或建言?
張瑾:第一,遵循科研規律和創新發展需要,推動科技人才評價轉向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導向。評價體系具有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評價什么就得到什么。我國在人才評價體系改革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已不再將論文、專利、頭銜等情況作為申報項目的限制性條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和評審實行代表作評價制度,代表性論著上限由10篇減為5篇;國家科技獎勵評價中強調突出實際貢獻,淡化"帽子""獎項"作用,不再填報是否曾獲得省部級獎等內容。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堅守學術誠信為基礎,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有效發揮同行、用戶、市場、社會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有效反映科技成果的原創性、科學價值、經濟價值、社會效益。評價體系對于充分調動科技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推動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
第二,分類設置指標體系并建立相應的動態調整機制。對基礎研究人才,宜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強化國際同行評價,著重評價其提出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原創能力、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影響等。對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突出市場評價,著重評價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實效、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等。對從事社會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務和實驗技術的人才,強化用戶和社會評價,重在評價考核工作實效、服務質量、支持能力。積極探索制定有利于專注研發、潛心研究的科研人員發展的評價辦法,有利于成果轉化的評價辦法。對各類人才還需要突出品德評價。
第三,改進人才評價方式方法。一是優化評價周期。尊重不同類型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科學合理設置評價考核周期,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短期評價和長期評價相結合,突出中長期目標導向,克服評價考核過于頻繁的傾向??蛇m當延長對基礎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評價考核周期,鼓勵持續研究和長期積累。二是暢通評價渠道。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關系等限制,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新興職業等領域科技人才申報評價渠道。三是公平公正公開。提高評價質量和公信力,建立評價專家責任和信譽制度,實施退出和問責機制。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