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王鏡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考察市場監管總局并主持召開發展壯大市場主體工作座談會強調,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穩增長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市場主體總量已突破1.5億戶,其中近10年就新增了1億戶。個體工商戶數量也已突破1億戶。億萬市場主體的磅礴力量推動了我國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大關、國家財力和社會財富穩定增長,承載了7億多人就業的基本盤,僅個體工商戶就帶動了近3億人就業。
中宏觀察家 劉向東
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李克強說,要以實施《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為契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破除制約市場主體發展的不合理限制,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您對這個領域的改革成果,當前主要瓶頸以及如何更好推進有何思考或建言?
劉向東:目前,我國營商環境已得到大幅改善,特別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推動民營企業降成本補短板、完善公平統一市場監管、加強民營企業產權保護、平等獲取土地、信貸、技術等生產要素資源,尤其是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好地發揮財稅政策支持效果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近來,我國生產上下游要素流轉和傳導不暢問題凸顯。隨著經濟復蘇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PPI與CPI剪刀差拉大,中下游中小微企業面臨利潤下降壓力。特別是能源雙控、安全生產等相關政策加劇了重點行業生產端發展的不平衡,上游企業利潤增速遠高于中下游企業。2021年前8個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4.71倍,處于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分別同比增長2.65倍、1.78倍和1.56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和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均增長1.45倍;而同期處于中下游的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5.6%,汽車制造業增長5.5%,紡織業增長2.3%,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4.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5.3%。目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暢通經濟循環方面仍存在不少的堵點斷點和卡點,對此仍需要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包括繼續壓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不斷提高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
中宏網記者:弘揚企業家精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繼續推動通關便利化,促進擴大國際合作和吸引外資。要求各部門主動擔起責任,為市場主體發展排憂解難。您對此有何解讀和建言?
劉向東:近來,我國國內市場在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方面仍存在較多障礙,包括進口商品與服務的通關便利化、關稅征繳制度及營銷售后服務管制措施等。今后,我國將繼續深化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國際設施聯通,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堵點、斷點,努力為市場主體提供更有利的市場環境和外部環境,推動企業增強發展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為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