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王鏡榕)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稱《意見》),部署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部副部長劉向東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疊加新冠疫情復雜背景下,在“十四五”規劃起步與打造雙循環新格局新征程上,您怎么看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的特殊使命?
劉向東: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指出,“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贝撕笥衷诙鄠€場合就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重要要求。如何更好地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三方面做得更好,既符合新時代發展的高要求,同時又積極與國際高標準接軌,既需要中央制定統一的管理條例和政策舉措,也需要各地發揮能動性因地制宜地試點探索。因而,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國發〔2021〕24號)是中國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而實施的重大改革舉措,通過賦予有條件的地方更大改革自主權,促進營商環境邁向更高水平。
一是邁向高質量發展需繼續以改革開放為根本動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全面對外開放,需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一體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更好穩定市場預期;也需要吸收借鑒人類現代化一切文明成果,更優的制度創新,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
二是現代化國家建設需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為什么說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這既涉及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問題,更是反映出怎樣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問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則需要根據時代背景、外部環境、市場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其相互適應,激發經濟社會釋放出最大的活力。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其關鍵是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的維護者,要更多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要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扎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因此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而是要更好地服務好市場主體,兼顧效率與公平,讓市場主體能認真干事、專心做優,保持向上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是中國式營商環境需要系統通盤考慮和試點探索相結合。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既要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同時也要與中國國情密切結合,任何照抄照搬的做法都會遇到水土不服。無論是改革還是開放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都可能面臨不確定性的風險,而要把風險控制在局部范圍內,同時又更大力度利企便民,則需要鼓勵地方探索先行先試,并總結經驗及時推廣到全國。同時,全國建設高標準統一市場和構建暢通無阻的經濟循環,則需要通盤考慮和系統規劃,這就需要更好地頂層設計,從國家整體角度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