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王鏡榕)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辦,傳媒茶話會、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新媒體分會、新浪微博承辦的2024中國經濟傳媒大會暨融合發展交流大會于21日舉行。本次會議以“加強改革輿論引導 推動媒體智能轉型”為主題,主管部門相關領導、來自全國各地的經濟媒體人,以及各界嘉賓共500余人參會,共商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之道。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張軍擴表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持續回升基礎需要進一步筑牢。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安排,可概括為“宏觀加力、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今年經濟運行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趨勢,提出了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方針原則和“九大重點任務”,既為明年經濟工作把舵定向,也為媒體做好新聞傳播提供了重要遵循。經濟媒體理應充分發揮專業影響力,做好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
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米博華指出,在困難、挑戰和機遇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當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我們應當以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中央及時對宏觀經濟政策作出重要、明智、科學,同時又是審慎的調整,這些政策將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釋放出活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黃楚新表示,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不是零打碎敲,而應從機制、體制、傳播內容、技術、人才、經營各個方面“來一場革命”。讓媒體在生產、傳播、技術、內容、渠道,以及人才創新、經營等各個方面都適應當下的互聯網環境,是系統變革當中的應有之義。
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主流融媒體研究中心主任唐遠清表示,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數智技術,推動著傳媒業的巨大變革,數智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數智全媒體的發展要堅持數智向善,堅持有價值、負責任、善創新的人工智能,打造新質傳播力。對此,要從幾方面進行突破:首先,數智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媒人才培養,需與時俱進調整,堅持高度社會化、高度智能化、高度專業化的新“三高”標準。其次,積極打造內容驅動、用戶驅動、技術驅動、數據驅動的“四驅動”并行發展模式,推動媒體融合深度發展及產業升級,在融合升級、平臺型媒體打造、精準傳播及定制化服務等方面形成發展優勢。最后,媒體要以技術革新推動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大模型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技術的成熟和落地應用。
上海報業集團新聞報社黨委副書記、社長秦川認為,媒體系統性變革,既要置身媒體內觀反省,又要跳出媒體從外洞察,把媒體放在市場環境和傳播生態中,去思考自身價值與比較優勢,集中資源去做有核心競爭力的頭部產品,才能實現突圍。
微博執行總編輯于琪發言指出,在新媒體時代,平臺與媒體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關系,媒體是微博用戶獲取信息的權威通道,平臺就是媒體影響力傳播力建設的“發行”支撐。平臺猶如發行商,把媒體生產的內容傳遞到用戶眼前,媒體用自己的內容、影響力來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在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大量用戶對媒體的關注。在熱點事件的傳播上,共情、共振和共識是微博助力主流媒體優質內容傳播的底層邏輯,更是平臺與媒體雙向奔赴的有力方式。通過更好地跟主流媒體實現共建共治,微博通過上線“媒體原創賦能計劃”,投入億級曝光資源和漲粉支持,讓正能量變成大能量,實現平臺與媒體的雙向共贏。
每日經濟新聞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劉學東指出,財經媒體工作者應該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財經新聞客觀的平視者;媒體人應堅持專業化態度,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適應瞬時變化的時代,這樣才能成為深度觀點的提供者。面對當前迅猛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媒體人應直面技術危機,克服思維惰性,機會始終垂青擁抱危機的團隊。要以技術加持秉承長期主義。高度重視自有媒資庫的建設,這樣將構成其獨有的數字資產。打破兩微一端、網站、視頻號、報紙等各自為陣的“孤島效應”,利用媒資庫、智能中臺,進行高效的整合傳播。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全中認為,主流媒體推進系統性變革需要做好5個方面的工作:回歸專業和常識,尊重互聯網的規律和人工智能的規律;獲取新的稀缺資源,形成主流媒體的獨家優勢;實現體制機制變革,敢于試錯,基于互聯網進行流程再造,不固守傳統媒體思維;打造真正有效的產品和服務來獲取用戶;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評價體系,用實際效果說話。
此外,在2024中國經濟傳媒大會暨融合發展交流大會上,“2024中國經濟媒體融合報道典型案例”“2024中國經濟媒體應用創新典型案例”“2024中國經濟媒體社會責任(主題宣傳)典型案例”“2024中國經濟媒體社會責任(社會服務與公益活動)典型案例”正式公布,分別有24件、12件、15件、13件案例入選。
大會還發布了《2024年中國經濟媒體融合發展實踐報告》,并公布“2024中國經濟媒體微博原創影響力指數TOP10”和“2024中國經濟媒體微信公眾號原創影響力指數TOP10”。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