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王鏡榕)為期兩天的第八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29日在北京結束。據此間媒體披露,這輪磋商雙方討論了協議有關文本,并取得新的進展。
不過,相互加征關稅對中美雙方和全球經濟的傷害越來越顯現,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也顯得日益迫切。
據美國商務部27日公布的數據,1月份美國對全球出口增長0.9%,達2073億美元,但對中國的整體出口額下降至71億美元,創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據中方統計數據,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對美國的進出口貿易下降了19.9%。鑒于中美貿易緊張形勢依然沒能緩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將今年全球增長預期從3.5%下調至3.3%。
中宏觀察家唐元。 攝影:中宏網記者富宇
如何有效管控中美貿易分歧,務實推進中美貿易磋商早日達成共識?中宏觀察家唐元認為,與世界各國保持一體化發展格局非常關鍵。他強調,"一定要努力與美國化解隔閡,實際上我國也是這樣做的,正在與美國積極談判,謀求達成協議。"而關鍵是解決好中國自己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中美兩國一定能夠從世界發展大局出發,妥善處置爭執,共同推進世界和平發展。"
與世界各國保持一體化發展大格局
妥善把控中美經貿磋商大勢,關鍵在穩健推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保持一體化發展大格局。唐元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在國際上,與美國為主的國際社會和平相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大潮,與世界各國形成了一體化發展格局,為我國贏得了40年快速發展的良好國際環境。
談到中美貿易摩擦來由,唐元認為,當前的貿易摩擦僅是一種形式,從根本原因看,是因為我國與美國國家治理模式不同,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加,美國擔心被超越,尤其擔心世界治理主導權向中國轉移,因此從經濟、外交、軍事和政治等方面圍堵我國。因此,要努力與美國化解隔閡,讓美國認識到,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把中國隔離在外的世界文明是不完整的,正所謂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
唐元強調,關鍵是我國自身必須繼續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不動搖,繼續淡化"姓資姓社"意識形態之爭,繼續推進國企改革、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就一定能夠不斷激發社會活力,調動民眾和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出我們的美好未來。
有效管控未來經濟風險源
唐元指出,今后一個時期仍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依據落后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不考慮匯率波動,按照2017年價格測算,2018年到202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在6.5%左右,2020年我國GDP總量大致為15.8萬億美元,人均GDP可達112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較高水平。2021年到2035年期間我國經濟仍具有中速增長的發展潛力,"十四五"期間具備年均6%左右增長潛力,后十年具備年均5%左右增長潛力。照此下去,2025年,我國GDP總量可望達到21萬億美元,人均GDP則達到15000美元,進入發達國家行列;2035年GDP總量可望達到40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26000美元。
"上面的經濟發展展望,僅僅是經濟發展潛力。"唐元強調,"事實上,經濟未來增長潛力能不能釋放出來,關鍵取決于四大因素"。四大因素是,中國能否繼續與世界各國保持一體化發展格局?長期積累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能否有效規避?未來經濟增長動能能否有效挖掘?經濟發展能否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唐元指出,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風險來自以下6個方面:因中美爭執可能引爆全面冷戰,從而引發局部甚至東北亞軍事沖突;糧食對外依存度過高引發的食品安全風險;環境破壞引發的生態安全風險;能源資源進口依存度過高引發的能源資源供給安全風險;中國房地產泡沫等引發的金融安全風險;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等等。
唐元強調,任何一個安全問題爆發,均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并打斷我國崛起進程。"對于這些風險,對于我國來說目前均是可控的,未來要重點防范。"
跨越服務民生福祉三道坎
在唐元看來,推動我國經濟有效管控上述主要風險點,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跨好三道坎:分別是房子、農民、健康問題。其中,住房問題最重要,也是容易引爆的火藥桶。對此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實行城鄉統一的住房政策,將農村住房納入商品房管理。二是對新建商品房實行房價管制。
唐元認為,中國房價,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比如德國的經驗值得借鑒。按照《聯邦建筑法》,德國各地成立了"房地產公共評估委員會",負責制訂當地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準價"或者"指導價",規定這類指導價所有房地產交易有義務參照執行,在合理范圍內浮動。同時,德國還利用不動產稅、房屋交易稅、差價盈利稅、房屋不動產稅、出租房屋資本利得稅等一系列稅收政策,壓縮炒房者進行"低買高賣"的利潤空間,遏制房地產商、炒房者獲取超額收益。
"我國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非常突出,成為我國共享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重大障礙。"唐元指出,我國農業的問題是發展水平低下;農民的問題是靠農業難以維生,進城務工形成我國典型的"城市農民工"現象,近三億農民工占我國產業工人的一半以上,他們居無定所、常年游移、業務難精,嚴重影響我國就業大軍的素質,不僅制約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也制約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跨越。農村的問題是農村城鎮化進程緩慢,經濟發展過度向特大城市集聚,出現了許多大城市病,而廣大農村地區則呈現出衰敗凋零景象。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狀況等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顯現,慢性病已取代傳染病,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唐元指出,為此中央提出了"健康中國"戰略,這將是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國家戰略,也是未來最難的第三道關口。
“在一個低發展速度之下:2021年到2035年期間我國GDP預期年均5%左右的經濟增長,房子問題、農民問題、健康問題都不好解決,但又必須解決。房子問題解決不好,將是房地產帶動經濟崩潰;農民問題解決不好,將是國家安定問題,我們何以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的問題?!碧圃獜娬{,而最后一個問題更具根本性,它直接關系到我們發展的終極目標--人民生活的幸福!若健康和快樂都沒有,我們還發展什么呢?
“因此,我們不需要虛頭八腦的數字,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地實干,其中關乎政府真正的改革精神,也關乎我們每個人的行動?!碧圃f。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