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6月30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后疫情時代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年初,由于疫情的影響,國內服務、金融、旅游、地產、銀行等非制造業受到巨大沖擊,作為實體經濟主要貢獻者的制造業,也呈現出全球性的下滑。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戰場,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推動制造業轉型,才能減少疫情沖擊對企業的影響,助力企業高效地恢復生產。首先,企業未來的競爭更多的是依靠新技術、新模式的硬實力,就是數字化能力,有研究指出,數字化變革將使制造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其次,對企業而言,關鍵是應對未知變化的能力,信息化程度高的企業對不確定性的環境將會有更強的免疫力和更敏銳的決策。因此,深化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才能提升制造業企業自身的硬實力和免疫力,降低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制造業企業發展水平。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歷史性交匯,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趨勢和機遇,才能促進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制造業又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深入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方向的制造業,構建形成以數據為核心驅動要素的新型工業體系,改善產業結構,增強轉型動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從根本上改變內生動力和企業形態。通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制造業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升級,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然選擇。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創新中最活躍、最快速、滲透性最強的領域,其通過與實體經濟制造業的深入融合應用,可以改變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引發產業的技術革新和模式變革。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促進產業界跨專業、跨領域、跨環節的多維度、深層次合作,以集成創新為引領實現融合領域新技術的系統性突破。另一方面,通過驅動數據為核心要素,充分發揮其潛能,在生產方式、組織管理、商業模式等維度推動產業模式轉變。因此,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全方位的融合應用,加速產業數字化轉型,可推動新技術創新、新產品培育、新模式應用和新產業興起,實現制造業質的飛躍,為加快新舊動能連續轉換提供動力。
【本文作者:張鴻 柏露,張鴻系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