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保障,是后疫情時代應對激烈國際競爭、構建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塑經濟秩序的根基。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穩步落實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求,最根本是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一、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自主創新支撐力
世界已進入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續產生并推動商業化運用能力是應對世界科技競爭、突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我國技術封鎖和高科技產業打壓、保持經濟韌性、增強發展后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可靠保障。緊緊依靠科技創新賦能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有效應對外部遏制對先進制造產業鏈帶來的風險。適應世界科學創新最新特點重點依托國家實驗室綜合交叉研究、大科學裝置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精深研究提升戰略科技研發能力與成果產出水平,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使我國從0-1的自主研發水平顯著提升,為后續技術擴散運用持續催生戰略新興產業提供持續技術支撐。運用新型舉國體制研發戰略興科研技術,激發社會大眾爭取國家級基金開展尖端技術基礎研究,維護尖端技術研究的多元化競爭生態,降低因技術路線選擇不當或突然轉向導致產業發展風險。加強科教融合,充分發揮環大學生態圈、高科技產業園等載體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成果的中試和規模商業化運用,促進先進技術與產品能及時催生戰略新興產業。
二、強化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支撐保障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內容之一,提出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數字化轉型是對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如何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方向性指引——融合發展。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是數字化轉型的質量要求。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順應全球皆把數字化轉型作為應對后疫情時代擺脫經濟衰退陷阱應對之策的新趨勢,是全球傳統制造業與中小企業擺脫產業周期困境,重塑商業模式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經驗,是確保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有效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途徑。一是確立梯級扶持數字化轉型的秩序、標準和條件,為有潛力成為“專精特新”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二是積極發展以數據、技術、商標、專利權等為標的資產的商業類金融與科技金融中介服務業,創造性開展金融多元化支持數字化轉型的產品、業務和模式。三是成立政府主導的數字化轉型行業協會,以行業力量集成性給數字化轉型提供通用技術支持、決策咨詢和法律服務,幫助他們對接主導產業鏈群,尋找需求支持,降低轉型成本,避免產品與服務上市、出海遇到非經濟因素干擾。四是實施全民數字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行動,夯實推動傳統與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的人才根基。
三、在發展與安全平衡中豐富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成果
在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全球生產、貿易與金融秩序巨變和發達國家非經濟因素干擾頻繁的大背景下,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持續豐富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成果,需要妥善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一是針對重點產業鏈的薄弱環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展開聯合技術攻關,通過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分散研發投入風險,集成性利用專利組合技術、推進先進與共性技術開放共享降低經營成本和運營風險。二是圍繞重點制造業資源能源需求,提前做好需求規劃和風險預案,避免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或海外資源封鎖給產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的不穩定性沖擊。三是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促進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與運用,確保制造業急需能源和資源穩定供給。四是有效防范化解產業現代化可能面臨的重大金融風險。對疫情期間遭受重大沖擊而陷入困境的企業,通過續貸、債務展期、優化債務結構、定向支持等多種手段幫助其渡過難關。對因過度舉債、資產負債率過高的企業,通過債務重組、結構化金融設計、擴容資產證券化標的、“一攬子”金融救助等方式化解困難,確保優質資產和項目穩定運營。做大做強社會風險投資運營專業機構,為科技型企業降低技術、經濟和市場風險提供高效決策咨詢與服務,幫助其運用資產負債表外優質無形資產、技術、知識產權通過貨幣化手段拓展融資渠道。五是加強金融監管,防止企業違規違法運用資本市場過度套利導致整個社會生產性投資與經營積極性降低、勞動價值觀扭曲和資源錯配,惡化企業生產經營條件或環境。(作者:唐龍,重慶科技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宏觀察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