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與金融機構對知識產權認知深化,全球發達國家率先開發和發展了知識產權金融,成為打通科技—產業—金融鏈條、為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賦能、豐富產業體系“現代生態”、提升持續創新能力的重要經驗。自國家知識產權局2008年在全國首次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以來,全國各地不僅著力在政策支持、風險分擔、質物處置等關鍵環節持續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支持條件,還發展了知識產權信用價值貸款、開展證券化探索。知識產權金融類型持續豐富、實施條件更加完善、受益面與受益規模持續提升。然而,受制于價值評估難、差異化定位不清晰、缺乏獨立的高水平市場運作與服務機構等因素影響,重“大”不重“新”、缺乏獨立市場化知識產權金融模式、金融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現不充分等頑疾仍沒得到有效解決。當前,全球經濟與貿易秩序不穩定、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中國“卡脖子”、國內建構現代化產業體系任務緊迫。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從“房地產、金融、地方政府基建”三角循環轉向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豐富產業體系“現代”體量、增強發展潛力與后勁,急需提升知識產權金融對非上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的支撐力。
一、知識產權金融對解決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持續成長急需的資金需求有獨特重要性
全球產業競爭與經濟體系演進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呈現出一個重要新特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行業顛覆價值的中小型企業在不到20年甚至更短時間躍升為世界級龍頭企業或為傳統龍頭企業賦能,成為注入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體系向高質量和現代化轉型的重要途徑。因而,推動一個國家或地區產業體系現代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重視具有國際國內重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也要重視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的培育與成長以豐富產業生態與增強發展后勁。產品研發資金投入遠高于固定資產投入是處于成長期的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一個普遍性特征。由此所形成的資產結構不利于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通過知識產權金融運用獲得發展急需的資金支持,以快速和規?;苿由虡I成長。從全球具有技術領先力、行業顛覆價值和廣闊市場潛力的非上市科技中小公司成長經歷看,影響其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是能否在其初創期獲得持續融資支持。知識產權金融,作為適應科技金融的一項全新交易安排,對解決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因資產輕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急難愁盼問題有獨特重要性。
二、在可選金融工具體系下持續創新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知識產權金融模式與實務
系統性追蹤全球知識產權資產類、商業類與科技金融3種類型金融模式發展路徑,以及全球代表性公司運作方式。著眼于全球知識產權金融大格局和最新發展態勢重新審視與定位不同類型知識產權金融及其主要服務對象,通過差異化定位形成知識產權金融體系化賦能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的新局面。特別是,要處理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信用融資間的關系,重點解決好我國知識產權資產類金融有助于產業成長重“大”輕“新”的通病。從國際經驗看,知識產權信用融資主要對象是信用等級高的大企業或大企業集團,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主要對象是信用等級不太高的初創期中小企業。因此,要把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定位聚焦到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充分利用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的機會,精準而有實效創新針對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金融模式和業務架構方式。積極推動適應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金融逐步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轉變,增強知識產權金融市場化運作能力。盡可能以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高水平知識產權基金或機構、金融機構為主體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持續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模式,盡可能減少對政府的依賴。
三、提升知識產權金融賦能產業體系現代化的能力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年度最有價值知識產權評選,國家中小企業局組織年度最有價值企業評選。優化評選標準,不僅注重現有規模與產值,重在技術領先性和商業應用對行業的顛覆性。加強評選名單運用,依據評選名單確立知識產權重點扶持對象清單,“一對一”精準確定知識產權金融業務框架和服務模式。探索開發全生命周期知識產權金融工具協同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脫穎而出的一體化扶持機制。重點引導市場逐漸成長階梯資金、未來創造基金、創業初期基金、市場拓展基金、死亡之谷基金等多應用場景基金,與知識產權金融產品一起形成針對非上市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體系化金融工具箱,確保有重要價值的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脫穎而出,能迅速在重要產業補鏈成群和孕育新產業、新產品、新模式中發揮突出作用。依據企業所在行業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性、企業技術領先性、知識產權狀況、商業應用價值將非上市科技中小企業劃分為非常重要(A類)、重要(B類)和一般(C類),對知識產權金融實行差異化管理。重點對A類企業實行知識產權金融全產業鏈和個性化服務,為知識產權豐富產業生態、夯實產業發展后勁作出有顯示度的貢獻。
四、大力發展知識產權金融運作基金公司或服務機構
高水平獨立的市場化知識產權基金公司或服務機構是推動知識產權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從國際經驗看,從全球知名大型公司知識產權部門、金融機構科技金融部門裂變出的獨立市場化知識產權基金公司和服務機構是推進知識產權金融模式持續創新的主要推手。為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持續創新,應把大力發展獨立市場化知識產權基金公司和服務機構作為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創新的重要抓手。重點可從以下三方面協同發力。一是鼓勵國際知名知識產權基金和服務機構來華落戶興業,在價值評估與挖潛、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創新、風險控制架構、質物處置等方面作出示范。二是鼓勵重點產業、知名大型企業集團、金融機構通過裂變形成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場化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力爭培育幾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本地化知識產權金融運作基金公司或服務機構。三是利用好實現產業-科技-金融實現深度融合機會,引導參與產科金融資平臺的基金公司或機構開發市場化的知識產權金融模式,使其成為推動知識產權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有生力量。(作者:唐龍,重慶科技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宏觀察員;本文系2022年重慶市知識產權局課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視角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研究——以重慶市為例》(CQIP-R-2022-04)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