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提出打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樣板”、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標桿”,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數據資源優勢不斷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活力持續增強,正邁入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新階段。
全方位推進數字產業化,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北京樣板”初步形成。北京數字經濟規模大幅躍升,數字經濟增加值由2015年的8719億元提高至2022年的17330億元,占GDP比重由35.2%提高到41.6%,位居全國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同比增長8.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近三年,北京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新設企業共計3萬余家,核心產業規模以上企業超8000家。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995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23.9%。數字經濟的技術驅動能力顯著提升,自2017年起北京陸續成立了量子院、智源研究院、微芯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自主可控、產研一體、軟硬協同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領域取得明顯突破。百度“文心一言”等15個大模型產品依次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備案數量占全國總量近八成。近期,海淀區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獲評國家級優秀等級產業集群,在全國率先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悟道3.0”大模型系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發布全球首個圖文音三模態預訓練模型“紫東·太初”。數字城市基礎底座加速夯實,北京的5G網絡基站建設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3年9月底,已累計建設5G基站10.4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全國第一,5G用戶數占比接近四成;累計千兆固網用戶達到200.7萬戶,今年三季度新增66.3萬戶。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北京已經形成全棧式人工智能產業鏈,擁有人工智能核心企業1000多家,約占全國的30%;擁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人才4萬多人,約占全國的60%;擁有專利授權數量全球排名前100的機構近30。
多途徑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北京工業數字化持續提速,建成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國家頂級節點指揮運營中心,成為國家工業大數據交互的核心樞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超過50%。例如,京東集團幫助飛鶴乳業打造智能化的全國中央物流配送中心,推動其倉內作業效率提高40%、成本降低25%。數字技術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加速,數字交通、數字健康、數字能源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在線娛樂、在線體育、第三方移動支付等業務快速增長,數字消費場景蓬勃發展,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1/3。為促進數字產業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助力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布的首批10個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應用案例,均由技術供給方與場景需求方聯合研發,使得大模型技術能力可以深度結合不同行業需求特點,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更加深度融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鏈條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打造“核心技術-共性能力-數業融合-應用場景”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形成數字化轉型發展“亦莊范式”。
多維度推進數據要素化,引領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北京積極探索數據資源資產化、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模式和可行路徑,推動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北京金控集團聯合國內頭部科技創新企業于2021年3月30日發起設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探索建立集數據登記、評估、共享、交易、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數據流通機制,在全國率先構建首個新型數據交易規則體系、率先實現新型數據交易模式、率先建設數據托管服務平臺、率先實現首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據跨境流通服務中心……目前,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交易數據產品將近1600個、交易規模近16億元。北京錨定數字中國的戰略目標,在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2023年11月10日,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會議正式舉行,將打造“2+5+N”的數據先行區可信數據基礎設施技術架構,加快建設數據基礎制度綜合改革試驗田和數據要素集聚區。北京市經信局推出《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政策清單》,集中試點示范落地國家和本市相關十條政策措施,打造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綜合樣板。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共同推動的中國-新加坡第一個真實貿易場景的全環節數字化實單試點于2023年10月19日順利完成;北京獲批全國首個數據出境安全評估項目,在醫療、民航、汽車等領域的行業數據出境合規示范案例通過數量居全國第一。
多層次推進數字經濟治理現代化,創造治理水平提升的北京經驗。北京加快構建超大城市數字化治理體系,先后出臺《北京市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2年)》《北京市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將發展數字經濟納入頂層戰略布局進行統籌規劃,積極強化協同治理和監管機制,并持續完善數字治理體系。借助數字技術力量推進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不斷增強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增強居民獲得感。亞洲最大社區(北京回天地區)通過引入城市大腦,在基層治理、社區管理、交通出行三個領域建設9個應用場景,以科技賦能服務社區百姓,為城市治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方式。統籌數字經濟發展與安全,以科技手段賦能數據監管創新,合理建設數字監管系統、數字監測平臺。360公司用了十多年時間,投入200多億資金,開發出了具備世界領先水平的大數據智能安全平臺——360安全大腦,形成了數字安全感知、預警、分析和處置全流程的領先能力,打破了美西方在網絡空間對我國長期的“單向透明”優勢,為國家解決了“看見”和“處置”高端網絡威脅的關鍵“卡脖子”問題。
多渠道打造交流合作開放平臺,構建數字絲綢之路國際樞紐。北京依托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數字貿易功能區,集聚更多有競爭力的數字企業,支持國際數字龍頭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和運營中心等平臺型項目落地。支持本土跨國企業架設出海云平臺,支持發展云服務、跨境電商、數字內容等業態,打造全球數據資源集聚配置新通道。2023年7月,成功舉辦首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全球18個城市與北京共同發起《全球數字經濟伙伴城市合作倡議》。2023年9月,成功舉辦2023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展覽會,全球車企及行業組織代表共同發布《推進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北京)共識》。依托“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轉型、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匯聚國際數據資源,建設開放互聯的國際數據樞紐。(作者:李鋒,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