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提出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問題。這一舉措對于解決當下中國經濟難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小微企業作為新興產業的“幼苗”與“生力軍”,其健康發展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未來。同時小微企業又是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它們雖然規模小,但數量龐大,活力十足,是吸納就業、推動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自身特點,如輕資產運營、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等,小微企業往往難以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青睞,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成長的瓶頸。加之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金融資源分布不均等因素,中西部地區的小微企業更是面臨更為嚴峻的融資挑戰。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建立,無疑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新路徑,彰顯了我國金融政策的前瞻性與創新性。
面對小微企業融資難且貴的現狀,經濟與金融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到,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乎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政治任務。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建立,正是對這一認識的實踐回應。該機制借鑒了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成功經驗,通過政府、銀行、企業等多方協同,精準對接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實現信貸資金的高效配置。而機制的實施,關鍵在于“精準”與“協同”。一方面,要精準摸排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形成“兩張清單”,即融資需求清單和金融服務清單。通過城鄉區縣工作專班的“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深入了解小微企業的實際困難,確保融資服務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加強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優化政策環境,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政策支持;銀行機構應完善內部工作流程,優化業務流程,傾斜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同時,還應對當前各地區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的先進經驗進行總結,加強經驗推廣,加強政策宣傳,讓廣大小微企業充分了解政策,積極參與進來。
在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的過程中,我們還需特別關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這一特殊群體。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但其融資難題更為突出。對此,我們應結合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特點,設計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如通過知識產權質押、企業科技積分制等方式,創新融資模式,降低融資門檻。同時,還應依托專業機構評估科創企業、技術專利等市場價值,為PE/VC等投資提供專業支持,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當然,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長期堅持與不斷創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一方面,要加強監管與考核,確保機制有效運行;另一方面,要鼓勵探索與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推廣好的做法,持續優化融資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建立,不僅是對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直接回應,更是對金融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深入踐行。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通過優化小微企業融資環境,我們可以更好地發揮金融在支持實體經濟、推動創新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總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建立,是我國金融政策的一次重要創新,也是推動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應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與協同聯動,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融資服務。同時,我們還需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殊需求,為其提供更加精準的金融支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激發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助力其成長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作者:戴穩勝,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