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持續增強。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開幕視頻致賀。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應當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安全作為底線要求、把普惠作為價值追求,加快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攜手邁進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
強化數字技術賦能作用,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未來網絡等技術加速發展,數字技術正在重組全球要素、重塑產業形態,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細分產業不斷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只有加快發展新一代數字技術,加快推動網絡空間創新發展,才能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要積極推動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特別注重激勵數字技術研發和開放新技術應用場景,因地制宜推行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數字技術對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放大、疊加、倍增等作用,推動數字化轉型可以驅動實體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生產方式變革,帶動實體經濟全面優化升級。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海量數據資源等多重優勢,擴大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空間。我國擁有14億人口、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規模市場,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廣闊,有利于創造多種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推動數字技術在實體經濟中廣泛應用。我國還擁有海量數據資源,能對資本、勞動、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產生放大、疊加、融合、倍增效應,這些都有利于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聚焦數字產業化戰略前沿,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6.6個百分點,對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1%。未來,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賦能作用,釋放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
完善數字治理體系,推動網絡空間安全發展。數字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數字化企業可能面臨傳統企業從未面對過的安全漏洞、消費者隱私保護、數據濫用等新風險。同時,政府也因為無處不在的新技術產生了潛在的數字化風險。數字技術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數字治理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未來,需要加快完善數字治理體系,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形成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安全治理的長效機制。同時,數據跨境流動也給維護國家數據主權安全帶來新挑戰,尤其是在百年變局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下,網絡安全形勢更加嚴峻復雜。要更好統籌數據跨境流動和安全,構建數據安全合規有序跨境流通機制,探索安全規范的數據跨境流動方式,統籌數據開發利用和數據安全保護,探索構建多渠道、便利化的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機制,健全多部門協調配合的數據跨境流動監管體系。
縮小數字鴻溝,推動網絡空間普惠發展。數字鴻溝加劇了全球發展不平衡和發展機會不均等,縮小“數字鴻溝”有助于推動數字成果普惠發展。5G網絡和千兆光網正成為縮小數字鴻溝的新引擎,5G網絡以高速率、廣連接、低時延的優勢加速數字經濟發展,千兆光網以全光聯接、超高帶寬、低時延等特性強化數字經濟發展根基。隨著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加快推進,將催生更多數字經濟新業態,成為促進網絡空間普惠發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前3季度,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408.9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PON(無源光網絡)端口數達2732萬個?!吨袊ヂ摼W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5G網絡規模為全球最大,中國5G基站數量占全球5G基站總數的60%以上,中國5G用戶普及率超過60%,實現“縣縣通5G”,5G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實現對全國主要城市的全面覆蓋。同時,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建成多條跨境陸纜、國際海纜,并通過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創造出口機會。此外,人工智能在教育獲取、醫療服務、金融普惠等方面具有縮小數字鴻溝的潛力,要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未來,要培育良好的數字生態,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實現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讓數字紅利惠及全體人民。(作者:李鋒,中宏觀察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部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