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薄凹哟髤^域戰略實施力度。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p>
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并在《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從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做精做優消費品工業、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五個方面做出頂層設計,明確“加快推進智造強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和路徑。
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為科學謀劃和推動沈陽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筆者認為,作為東北地區的核心和重要增長極,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沈陽經驗”,對于遼寧振興乃至東北全面振興有著重大意義。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支撐,也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必然選擇。當前,遼寧正處于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關鍵時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已成為新時代推動遼寧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全面振興的核心任務。作為東北地區的樞紐城市和工業基地,沈陽應充分借鑒上海、武漢、成都、哈爾濱等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先進思路,以及它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經驗,立足自身發展實際,服務國家戰略全局,以實體經濟為根基,科技創新為關鍵,產業升級為方向,著力構建沈陽“1+2+3+4+5”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在遼寧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沈陽經驗”。
一是“1”新質生產力賦能。“1”代表著新質生產力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沈陽市圍繞新質生產力培育加速布局產業鏈,2023年實施重點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累計建成10個重點產業集群,其中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1家,并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家、“數字領航”企業2家、智能工廠5家及全球“燈塔工廠”1家。面向未來,沈陽將構建“千億級優勢集群+百億級高成長集群”梯度體系,分層推進航空航天(低空經濟)、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同步布局未來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間、健康六大領域,以規模擴張突破傳統產業增速瓶頸,以前沿布局塑造未來競爭優勢,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新增長極。
二是“2”化升級。“2”代表著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2023年以來,沈陽市開展覆蓋工業、醫療、食品等領域的157個智能升級項目和104個應用場景項目,認定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的智能制造業示范工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出臺“燈塔工廠”支持政策。為進一步提高產業競爭優勢,需要增強對傳統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支撐力度。未來需要加快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培育“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布局“智改數轉”賦能平臺和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推廣企業首席數據官制度,做強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推動產業園區數字化升級,此外,要充分發揮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作用,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推向縱深,數字化改造一批亟需轉型的中小企業,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的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
三是“3”大先導產業。“3”指三大先導產業:智能制造業、生命健康產業和新能源產業。沈陽市聚焦“智能制造業、生命健康產業、新能源產業”三大先導產業,持續強化產業引領力。2023年智能制造業躋身國家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4位,新培育省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65個、服務型制造示范項目22個;生命健康產業加速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高端化發展,食品產業集群規模持續擴張;新能源產業以“風、光、儲、氫”全鏈條布局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整車項目落地,同步推進節能環保與新材料技術突破。下一步將實施三大攻堅行動:智能制造領域建設示范工廠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數字領航”企業,推動與低空經濟、集成電路裝備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生命健康領域突破生物檢測治療、核醫學等關鍵技術,加速創新藥物及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新能源領域重點開發氫能、新型儲能技術,建設集成電路裝備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打造“儲能之都”,構建“技術突破-場景應用-產業集群”的全周期發展生態。
四是“4”大業態。“4”是數字業態、節能環保業態、文化業態和新型國際貿易業態。沈陽市圍繞“數字、節能環保、文化和新型國際貿易”四大業態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數字業態領域,2023年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園正式運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納入國家算力戰略布局,遼中區數字鄉村試點位列東北首位,新民市躋身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前50強;節能環保業態方面,全年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制造示范企業30家,完成熱源清潔化改造5000萬平方米,同步推進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淘汰40噸以下燃煤供暖鍋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文化業態建設持續深化,“書香沈陽”“百館之城”等惠民工程加快落地,沈陽藝術節等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新型國際貿易業態取得突破,通過“12+1對外開放專項行動”完成58項重點任務,全年引進京沈對口合作項目62個、沈大合作項目32個,開放合作能級持續提升。下一步,沈陽將重點實施“數據要素×”行動,釋放數字紅利,加速建設碳達峰試點城市,大力發展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推進國家清潔取暖、智能建造試點;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強化產業招商,同時整合古城、老北市、鐵西工業遺存等文旅資源,打造“一核四帶”文化地標,全面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與產業競爭力。
五是“5”大戰略方向。“5”表示現代服務業未來發展的五大戰略方向,包括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和品質化。2022年12月,國務院批準在沈陽、南京、廣州等6個城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沈陽市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的試點城市。2023年1月份,商務部發布了《沈陽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提出了95項試點任務措施,將沈陽市打造成與國際接軌的服務業開放的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和品質化的“先行試驗區”。未來,沈陽市將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形成市場開放、制度規范、監管有效、環境優良的服務業新格局,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圍繞技術創新和生產效率提升,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科技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東北金融中心建設,發展服務衍生制造,啟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構建優質高效服務體系;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促進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作者:霍偉東、謝名一、李錦濤、封秋碩等,“關于構建具有沈陽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研究”課題組)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