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周子怡) 12月19日,聚焦“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25年中國經濟著力點”主題,中宏論壇第五十六場研討會圓滿召開。浙江工商大學國際商務研究院副院長謝杰應邀出席研討會并作了主題發言。
以下是謝杰的發言: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高盛公司、摩根斯坦利、渣打銀行等機構看,2025年的預期有高有低,一般區間在4%到5%。我們要實現長期的經濟發展目標,是不能低于4.5%的增速的,這個我想還是能夠做到的。
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中央前段時間的增量政策,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會對未來經濟走勢產生很大的影響。第一是穩定股市政策、穩定樓市政策和十萬億元化債政策。證監會公告了降低交易成本、增長市場透明度,包括打擊市場造假行為,近一個月的股市表現還是不錯的。穩定樓市政策,各個地方也在放寬限購,降低房貸利率,要繼續通過房地產市場推動經濟的增長。2024年10月8日全國人大批準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并且分三年實施。2024-2026年每年2萬億。從2024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補充地方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兩項合計下來直接可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實際上,我們增量政策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我也看了一些分析,溫和的通脹是經濟的潤滑劑,從我國的供給和需求角度來看,需求并未過度膨脹,因此,惡性通脹不太可能發生。
現在地方債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把地方從債務負擔中給解放出來,才能騰出手來做很多事情;另一方面,這個化債資源要定向精準,要用大數據來分析,不要再搞那些大水漫灌式的化債的辦法。就是化債資金到底用在哪些方面,如何得到一種最優的效果。我們有很多算法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就是提高微觀主體的信心:包括促進消費的工程,商務部、財政部都有公告,包括發行5500億元消費券,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延長到2025年,現在很多人都面臨著汽車的更換,還有就是重大工程建設,新增高速鐵路5000公里,總投資5000億元;5G網絡覆蓋95%以上的城市,我們前兩年提到新基建,通過投資拉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發力的方向。因為我們基礎也非常的好,我們有大量的基建的投資,再一個,我國也出臺了一些增強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的一攬子的計劃,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要提振消費,破除制約消費的障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要三管齊下,幫助企業減稅降費,打造商旅文化融合消費新場景。包括發展夜市、演唱會等。商務部門包括浙江杭州,還有很多地方都把自己當作一個網紅城市發展。我們知道杭州是網紅城市,常住人口也有1000萬的規模,中國的長沙有1000萬常住人口的規模,也是網紅城市。江西南昌也是網紅城市?,F在我們看到很多網紅城市在商旅文體融合消費新場景建設方面發展得很好。中國作為大國的一個城市,就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消費市場。我們從內循環角度講還是非常有潛力的。談到細分消費市場。我們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已經深度老齡化社會,一方面銀發經濟繼續發展,另一方面,就是養兒育兒的消費,都是我們挖掘消費潛力,細分市場的非常重要的關鍵點。
我們近期也做了很多雙循環的外循環的壓力測試。在這方面,我們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出口的世界冠軍。因為我們太強壯了,所以往往遭遇貿易摩擦、貿易沖突。我們要在想辦法積極應對。全國包括一些出口大省廣東、江蘇等都采取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一是貿易多元化。開拓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美國對中國搞貿易摩擦,也是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我們多元化也是針對他這種措施的應對。原來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現在東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然后,中東非洲包括南美,我們都建立了許多的國際貿易市場網絡。再一個,就是強化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是彎道超車。我們去年已經成為世界汽車出口第一大國。因為發展勢頭很好,所以也遭遇了這個歐盟的反補貼調查,但是令人寬慰的是,最近11月份歐盟放松了口風,愿意用市場跟中國換技術,就是希望中國到歐洲去投資建廠。這個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也是我們發展強壯的一個表現。美國要制造業回流,但是非常困難,我看過一個報道,美國已經100多年沒有生產自行車了,恢復了生產自行車,結果后來放棄了,因為他發現造輛車的成本太高,所有的配件要從中國進口,劃不來,沒有競爭力,所以制造業回流是不可能的。那么,中國可以通過在他的周邊建合資工廠,繼續出口,我們要加強跟歐洲的合作,我們可以用投資、用技術換歐洲的市場,再一個,就是我們跟日本的關系也在緩和,兩國關系的互補性還是蠻強,我們通過市場多元化應對這種貿易沖突。
最后,重點談談六個著力點。
第一要多元化布局。支持企業在東南亞、南美、歐洲、非洲布局生產網絡。加強風險預警。利用貿易摩擦專項資金來幫助企業的應對突發性關稅措施。
第二要強化技術自主研發和開放創新合作。自主研發就是要解決卡脖子技術的問題。要做好基礎研究,同時,我們也不要放松開放創新的合作。因為我們技術在世界上也是中上水平,而且歐盟也愿意用市場換我們的技術。我們不是在每一項技術上都是頂尖的,也沒有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方面都是頂尖的。而且,英偉達的芯片如果不賣給中國,賣給誰呢?賣給韓國?賣給日本?他有多少市場份額?所以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利益分割的一種談判的手段。
第三是優化出口市場結構與市場拓展。深化多邊合作,拓展中間品出口。我們國家產業體系是最完善的,因此在關稅結構上,中間品出口通常不會面臨過高的稅率,比如說美國搞制造業回流,如果美國把進口關稅稅率搞得很高的話,不利于他的制造業回流,因為他很多中間品不能生產,從中國從其他地方進口,加了關稅,把自己的成本搞高了,而我們國家的產業體系是最完善的,特別是在電子產品、3C產品上,沒有任何國家有我們這么完善的產業體系。比如說造電動車,在其他國家造還不如在中國造,成本會很高,找不到配件。為什么特斯拉在上海造工廠?因為所有的配件在中國都能找到而且還比較便宜。
第四是新能源產業的全球化布局。新能源產業是未來的一個經濟的驅動力。我們在這方面也有比較優勢。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們的優勢。如推動綠色經濟技術共享:借助國際新能源合作平臺,推動正泰電器在全球市場的技術推廣。
第五要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并廣納全球人才。做我們的品牌,不要老做貼牌?,F在我們世界級的品牌已經有了,包括華為,能通過全球化引進國際人才,搞這種全球公司global company。
第六是推動數字化貿易平臺建設。支持跨境電商創新:借助數字技術建立更加智能高效的跨境電商網絡,支持阿里巴巴等平臺推動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推動智慧物流體系升級:優化海外倉儲和物流服務,通過提升物流效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