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對此,中宏網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相關專家,針對一攬子增量政策開展解讀宣傳。本期視頻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吳玉章講席教授黃陽華講述一攬子增量政策在進一步擴大內需方面的作用,點擊視頻觀看!
中宏網:請結合擴大內需的重要性談談“一攬子增量政策”里有哪些促消費措施?
黃陽華:擴內需是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們國家做好經濟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支點。有兩個數據來體現擴內需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第一個數據是90%,近幾年的數據我們的內需對GDP的貢獻都在90%左右,內需主要是兩部分構成,一個是消費,一個是投資。第二個數據是50%,近幾年我們的最終消費需求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大概在50%左右。我們的經濟增長現在更加強調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以消費需求特別是最終消費需求是和人的生活水平或者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息息相關的。
今年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里面促進消費這一塊,特別強調的是促進消費和惠民生之間的結合,有一些政策專門針對我們國家現在還存在的一些特困人員或者是低收入人群、大學生、還有一些老人以及一些幼兒的服務消費都有相應的政策上的安排。
中宏網:“兩新”政策發布以來,促消費的效果如何?對民眾和企業有哪些長遠影響?
黃陽華:“兩新”這種行動方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確實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上的創新,從統計數據和市場的反應來看,應該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從上半年的數據,8月份的數據和10月份的數據來講,家電或者家居類的大眾消費的增長的速度相比于去年或者前年的情況都是有所增長的,比如說像家電和家居到今年10月份的時候已經撬動了將近1000億的消費規模。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汽車消費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也是因為政策上的一些鼓勵和刺激,汽車的以舊換新的置換或者報廢的數量都是呈現了明顯的增長,“兩新”政策是起到了比較明顯的刺激效果。從長期來看我覺得有幾點是值得去做進一步的觀察和總結的。
第一個,“兩新”政策確實對推動我們國家整個制造業或產業的綠色化、智能化的轉型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這個政策引導我們未來消費的趨勢就是朝著綠色化、智能化、個性化方向發展,無論是對于消費者進行消費決策的時候,還是企業在進行相應的生產或者是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方面,會更加集中在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方向,這是一個預期上的引導。
第二個,消費者在這個過程當中也確實享受到了“兩新”政策帶來的效果。比如說從數據上來看,大量家庭的電子產品或者家居產品已經大量使用節能產品,一級能耗的指標是大幅增加的,這個對于家庭來講都是一些實實在在的收益,無論從支出還是健康的角度來講都是特別好的趨勢。另一個相應的這種政策帶動了整個消費基礎設施的升級,包括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的建設、充電樁、還有新能源汽車下鄉,這些都帶動了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相應的配套設施的完善。對消費者來講,我們使用這些產品會更加方便。
第三個方面的影響,它其實促進了我們整個社會的資源的回收循環利用體系的建設。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有一些相應的資金上的這種補貼政策,還有一些相應的配套的措施要慢慢形成我們國家的資源回收循環的一些標準,這一套體系。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如果我們的資源循環利用起來,也是有個非常長期的效果。
總的來看,我們消費的升級和產業的升級兩種力量會更加地形成合力,推動整個的供給質量提升和消費升級之間良性的循環。
中宏網:如何看待“短期刺激”和“精準施策”?
黃陽華:短期的政策其實也是服務于我們整體的擴大內需的需要。核心是兩點,培育我們的產業的生產力;第二個,確實是能夠讓我們的人民群眾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得長期的一些收益,提升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這需要通過改革、通過市場的完善,而不是短期通過一些發錢或者一些類似的這種政策取得短期的一個滿足。長期發展更強調的是一個結構性的優化,哪些是有利于長期效率提升的,哪些是有利于產業長期發展的,哪些是能夠符合消費者長期消費轉型方向的,這個應該是政策發力的一個著力點。
我個人還是傾向于我們中國式的針對一些特定領域里面采取一些精準化政策,形成一個長期的引導作用。這里面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個很大的特點,它一定是戰略引領的。國家特別強調是短期的宏觀經濟的管理和長期發展戰略之間是要形成一個銜接的,更多的把每一年、每三年、每五年的宏觀政策的資源轉化成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發展潛力或者是發展效率的培育和激發。
中宏網:地方政府在擴大內需方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黃陽華:政府的財力或者政府出資,這個是一種方式。在擴大內需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地方政府如何在培育消費場景或者是在優化消費的市場環境、完善消費的信用體系方面。文旅消費是消費者現在的支出意愿和支付能力都是雙滿足的,五一、十一出行人數,還有我們的博物館、各種體育賽事,在文化需求這樣新興的一些領域,其實一些地方政府是可以做更多的一些相應的工作去完善消費體系的,這個可能會比直接補貼錢的效果會更加有效和長期。比如說一些景區,地方可以通過一些景區資源的規劃、景區的聯動或者是推出一些門票可以多次進入或者多日進入的這樣一些方式,對當地的一些市場主體的帶動作用也是非常明顯,這是一種方式。
另外一個就是地方還是應該盡量地去發掘一些地方有消費潛力的一些特色的資源或者是相應的產業,通過政府和企業和市場一起來聯動、合作,開發一些比較有市場熱度的、有需求的一些消費性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的特色產品更多地在更大的市場上介入。還有一些保護當地的一些有特色的品牌、打造品牌這些方面,一方面是要市場的力量,另一方面其實做得好的地方,地方政府其實在幕后做了很多的工作,這些對于產業的扶持可能會比短期的財力支持效果更加持久。
中宏網:市場主體如何發力去增強整個市場的活力?
黃陽華:消費本質上它是一個經濟活動,更多的是依賴于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的一個良性的互動去提升供給質量和滿足消費的需求。我們培育新興消費、推動傳統消費改造提升,一個最主要的力量其實本質上還是來自于市場或者市場主體如何去根據消費者新的特征、新的場景、新的業態去做相應的創新。第一個,企業、市場主體必須得按照市場規律辦事,就是順應著消費的需求,無論是對于一些我們的商品,高科技的、綠色化的、節能化的,還有一些個性化的需求,要開發更多的適用性的一些產品,更多的是依靠他們的技術優勢或者是一些品牌的優勢去贏得市場,而不是靠打價格戰的方式。
另一方面,確實在一些新的消費領域里面也存在著一部分同質化的現象甚至有一些模仿和抄襲的現象,這個可能只能是一個短期的紅利,等這個熱潮過去了之后,只有真正那些有比較好的開發能力的,有比較強的可持續創新或者是有這樣一些投入的企業,它可能在市場上能夠生存下來。企業要關注重點的一些領域、一些新興的場景、新的市場,但長期還是要看有沒有個性化的、差異化的、拿在手上的核心的產品。同時市場主體還是要配合整個社會要建立起這樣的一個信用體系,使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對市場的認知會越來越強,特別是新一代的消費者,他們會更加注重供給的質量或者品質,對于一些有很好信用的企業在市場上越容易受到消費者認可。
中宏網:長期來看,應如何提升民眾消費能力、擴大消費需求?
黃陽華:經濟學講需求是有效需求,第一個是消費欲望,第二個是要有消費能力的。我們認為最重要還是收入的原因,過去十年我們的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是保持同步。從今后來看,對于消費意愿這一塊確實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關注的一些點更符合新型消費的發展方向。通常來講,收入相對比較低的群體消費意愿是更強的,所以從長期來看,要刺激消費或者是有效拓展消費的重點群體確實還是中低收入這些群體,去提升他們的收入會提升全社會的平均的消費意愿。
另一個,從收入的結構來看,這些年受沖擊影響比較大的其實是工資性收入。從一個個人或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講,它其實有三個收入的來源,還有經營性收入、還有財產性收益,它其實也是未來提升收入能力、優化家庭收入結構很重要的一些來源。通過這些方式得到相應的提升之后,消費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
所以從深層次上來看,一個是要改善我們整個社會里面不同人群的收入結構,同時來看,還是要優化一個家庭的不同的收入來源,更加地從單一依靠工資性收入轉向三種收入同時發力。這樣,我們的消費能力也會起來,相應的對產業的帶動作用就水到渠成了。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