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實踐是高等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高水平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是助力大學生實習實踐、一體推進教科研創訓工作、高效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引領下,高校持續加大對建設實習實踐基地的投入,積極改善相關條件,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但同時,現階段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仍面臨不少挑戰,具體表現在供給側與需求側匹配度不高、基地建設資源來源狹窄單一、雙師型指導教師數量不足水平有待提升、基地的生產性和研究性功能偏弱等方面。這些問題集中反映了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方面的不足,直接影響大學生實習實踐體驗、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鞏固與養成,制約了高校人才培養效果和科研社會服務水平提升。
為進一步適應產業行業環境變化,順應高等教育辦學趨勢,高校應將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理念貫穿于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和運行全過程,協同多方建設主體,明確目標定位,整合資源、優化隊伍、數字賦能,全面推進建設、提升水平。
明確融合融匯的目標定位。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應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核心使命,鞏固提升專業知識能力,加強學生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賦能學生全面發展。應深入了解產業行業發展趨勢,呼應企業一線需要,特別是高素質人才和科技研發服務訴求,并將其融入實習實踐方案、項目和課程設計等。應通過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項目課程、制訂教學方案,確保學生所學知識、技能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從而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和企業用人滿意度。應強調人才培養環節和科技研發過程的交融貫通,通過實習實踐項目合作、技術研發協同參與等,將行業企業新需求、新技術進展融入實習實踐全過程,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行業需求同步更新,提升大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賦能新興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強化政校行企等多方資源支撐。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應借助和吸納政校行企研以及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特別是按規定落實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與教育教學制度,積極利用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場地、資金、設備、技術以及相關無形資產,多形式建設兼具實習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生產、研發和服務、創新創業等功能的實習實踐基地。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高校,可探索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技術服務和產品開發中心、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業教育實踐平臺等,創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協同育人和協同服務生態。同時,進一步統籌建設好多方資源主體參與的理事會、協作會等管理和協調服務組織,厘清和約定各資源主體的責權利關系,協調和發揮各資源主體力量,強化政校行企等多方資源支撐,夯實實習實踐基地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運行基礎。
建強校企雙師隊伍。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應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是實習實踐基地建設、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實習實踐的最終效果。因此,基地雙師隊伍需做好“外引+內培”文章。一方面,注重吸納更多來自行業企業、經驗豐富的高水平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作為兼職指導教師,與學校專任教師組建結構科學、合理的雙師隊伍。支持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產業特聘教授將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實踐引入實習實踐場所,為學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能指導。另一方面,提升高校專任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支持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為專任教師提供多種培訓機會,學習企業行業前沿技術、企業管理經驗,增強專任教師的行業認知和實踐能力。建立高校專任教師定期赴企業實踐制度,鼓勵和支持教師走出校園、走出課堂,深入企業行業,參與生產實踐和科技研發服務,及時更新專業知識體系,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的多樣化要求,更好地將企業行業需求融入教學實踐,引領帶動學生提升知識與技能水平。
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應積極擁抱數字化技術,提升基地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應積極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數字技術手段,尤其對于一些危險性較高或成本較大的實習實踐內容,更需加強虛擬仿真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可重復、安全、逼真的實習實踐機會,以幫助學生驗證知識原理、掌握技能要領。探索建立數字化集成管理平臺,將學生信息、企業信息、實習崗位信息、實習實踐動態、相關管理信息統一整合于在線系統,供企業實時發布實習實踐需求以便高校學生在線申請,并幫助高校管理人員實時監控實習實踐進展,確保高校、企業和學生之間的信息統合與及時互通。要利用大數據技術改進學生實習實踐效果評估,并根據學生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實習實踐支持計劃,從而提高實習實踐的整體質量。
科學施行效能激勵。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應制定并落實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與配套措施,以調動產教研各方積極性,促進多方協同育人。對于行業企業,可探索讓其通過參與高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項目享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和資金支持,推動企業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合作。對于高校,可嘗試讓其通過參與企業行業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項目得到正向激勵,如考核評價上的賦分肯定、獲得項目資金收入等,推動高校積極融入。同時,還應建立針對指導教師的激勵機制,支持學校設立優秀實習實踐指導教師獎項,將實踐教學和企業合作成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體系,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基地建設與教學。有條件的高校還可設立實習實踐獎學金、評比表彰實習實踐表現突出學生,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習實踐,努力在做項目、練技能、創新創業中成長成才。
切實將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貫穿實習實踐基地建設與運行全過程,就可以實現教育與產業的深度對接、教育與科研的互促共進,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高等教育力量。(作者 祝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