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6月22日電(記者 韓鵬飛) 四川省宜賓市,位于中國西南地區,素有“長江首城,中國酒都,中華竹都”得美譽。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稱、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宜賓市一直致力于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驅動,宜賓市積極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斷加強產教融合,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賓市,先后考察了三江口、宜賓學院、極米光電有限公司,了解長江流域生態修復保護、高校畢業生就業、企業自主創新等情況。一年來,宜賓市各級各部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結合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與地方經濟發展人才需求,加快培養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職業技能人才,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助力地方特色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組織和指導下,2023年6月19日至20日,由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和宜賓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年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會成功在宜召開。本次大會旨在搭建政府、企事業單位和教育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平臺,推動產業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助力宜賓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城市圍繞大學建
在宜賓學院,記者看到師生們共同開發的眾多科研項目,其中一項垃圾智能分選機器人項目引起記者注意。據介紹,該系統可對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進行智能分類,并由運輸系統進行打包、分揀,然后被運輸到不同地方進行處理。這個項目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時曾引起關注,當時項目處于實驗室模擬階段,還未推廣運用。
代表們在宜賓學院調研
宜賓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本網記者,“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動垃圾智能分選機器人轉化運用,建設機器人實訓基地,其中有條生產線主要用于垃圾智能分選機器人轉化,目前學校已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span>
據了解,宜賓學院是一所省屬的全日制綜合性本科院校。近年來,宜賓學院結合宜賓市產業發展需要,從企業實際用人需求出發,聯合相關企業共同建成川茶學院、中德工程學院等特色學院,搭建省部級科研平臺7個、“AI+智慧學習”人工智能學院1所、四川省大學科技園1個和宜賓市產教融合實訓基地6個、產教融合示范基地91個,70余項科研成果實現轉化應用,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截至2023年6月7日,學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較2022年提高11.34%,畢業生去向留川率73.4%、留宜率23.6%。
宜賓學院位于宜賓市三江新區大學城內,2021年7月,宜賓市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近年來,宜賓市圍繞“城市圍繞大學建”的思路積極推動大學城建設,自2016年以來,宜賓市大學城吸引了諸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辦學質量非常高的學校入駐。截至目前,宜賓已經與18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15所高校簽署落地協議,其中不乏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全國名校。
產業依托教育興
宜賓大學城的入駐高校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已呈現異軍突起之勢。宜賓這座城市究竟有何魅力,引得眾多高校紛紛扎堆入駐呢?隨后記者在極米光電激光顯示人才實訓基地、四川動力電池人才實訓基地、凱翼汽車校企協同創新實踐實訓基地走訪時獲得了答案。
在“產業依托教育興”思路的指導下,宜賓市制定《深化產教融合改革高質量建設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市實施方案》,加快構建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國家級晶硅光伏產業集群、全國同類城市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以產業需求側引領推動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代表們在極米光電激光顯示人才實訓基地調研
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成勢見效。全市規模以上企業100%參與校企合作,110家企業參與組建白酒行業產教聯盟、四川省智慧信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5個示范性產教聯盟,累計簽訂人才培養、技術咨詢、實訓基地等校企合作協議項目489個,已建成各類實訓平臺147個,年均培訓資源10.53萬人次。
科技創新生態加速形成,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標準建成白酒、新能源、頁巖氣、川茶等4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和宜賓四川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19個產業研究院,校企共建科研及人才培養平臺246個,建成省級科研創新平臺30個,簽訂技術服務合同794項,孵化企業106家,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科技項目1102項、獲得授權專利857項。全市認定備案高新技術企業30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326家、瞪羚企業3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1641億元,科技創新能力排名全省前列。
優質職業人才促進城市產業創新發展的同時,產業需求也在推動人才培養規模、結構、質量的優化。2022年,宜賓技師學院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建設院校之一(全國共32所,四川3所),南溪職校榮獲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連續舉辦十四屆全市學生技能大賽,省級競賽獲獎總量連續七年居全省第2位,國家級競賽獲獎總量連續五年居全省前三。宜賓技師學院集團成員學校教師在2022年世界集成電路大會芯片測試與設計應用技術技能大賽上獲一等獎,學生在2022年第二屆全國人工智能應用技術技能大賽獲二等獎。成都工業學院宜賓校區學生參加全國互聯網大賽獲得金獎。
職業人才促創新
優質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渠道暢通,給宜賓產業結構升級轉型注入新動力。自2017年以來,新能源、智能終端、交通裝備制造等產業,開始在宜賓聚集。寧德時代、吉利、天瓏移動等企業,在宜賓設立基地,華為等科技企業也與宜賓簽署了合作協議。宜賓高新技術產業蓄勢待發,人才缺口也就越來越大,這給宜賓加快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四川時代動力電池人才實訓基地
宜賓市按照《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總體要求,對標“完善產教融合發展規劃和資源布局”等五大試點任務,著力解決產教融合內生動力不足、校熱企冷等普遍性、長期性問題。
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構建“一核多園”的產教融合布局。堅持“產、教、城”一體規劃布局,高標準推進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建設,高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園、高等職業教育園、大學科技園等建設,努力將三江新區打造成宜賓產教融合試點建設核心示范區、全國職業教育改革樣板區。推動各級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區結合自身主導產業,主動對接和選擇聯建學校,融合智能制造、職業教育等核心元素,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
以政策激勵為導向,健全產教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出臺《支持全市國有企業參與產教融合建設試點方案》《產教融合型園區建設試點方案》《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試點方案》等系列政策,鼓勵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職業院校辦學。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探索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制定《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推動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基于利益共同體的校企合作新路徑和新模式。四是以協同創新為路徑,高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在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校企合作,圍繞重點產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大學科技園、科普基地等,探索建設白酒、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國家標準化技術創新平臺、國家標準驗證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標準化示范點等項目。五是以集團聯盟為載體,精準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聯合14所職業院校、2個政府機構、1家科研院所、17家企事業單位成立宜賓技師學院集團,由企業主動提出培養需求,院校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班級——車間”雙環境育人、“教師——師傅”雙導師育人、“學生——員工”雙角色育人。
代表們在宜賓學院聽取報告
宜賓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告訴本網記者,“截至2022年底,全市高校已增至12所,大學生人數達到10萬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至300余家,科技創新能力升至全省第3。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427.8億元,全國GDP百強城市排名提升至第95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75.81億元。”
宜賓精準把握住職業教育和高新產業之間的共生關系,以城市為載體,為高校、職業技術學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鋪平道路,業已成為產教融合的絕佳范本。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