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常州是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重要發祥地和蘇南模式發源地,也是全國知名的職業教育先行區和蘇錫常職教高地,常州具有產業基礎雄厚和職業教育優質資源聚集的雙重優勢。全市現有本科院校5所、在校學生約8.8萬人,高職高專院校8所、在校生約8.5萬人;中職學校10所、技工院校10所,在校生約7萬人。高職院均建成省雙高建設或培育單位,其中國家雙高建設單位4家;中職校均為省現代化示范?;騼炠|特色學校,優質率全省最高。
自2021年認定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以來,常州市積極深入推進系列改革措施,集聚全市資源、激發各方活力持續推動產教融合改革走深走實,為全市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試點以來,全市經濟總量持續提升,即將邁入GDP萬億之城;職業教育持續優化,已成為常州城市金名片;人才規模持續壯大,每年培養技能人才10萬人以上,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9年位居全省第一。
常州科教城現代工業中心費斯托氣動技術實訓中心
二、主要做法
推進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常州主要抓住五個“融合”。
(一)著力推進產教規劃融合。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產業園區建設、重大項目布局和城市規劃同步規劃、同步推進、聯動實施的機制,將深化產教融合要求納入到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政策體系中,在《關于促進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常州市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政策措施》等重大政策中均明確了支持產教融合的措施。同時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布局,加快推進科教城功能提升、江蘇理工學院武進綠建區產教融合創新園區和鐘樓區殷杏泰產教融合創新園建設,推進河海大學金壇新校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溧陽校區等項目建設,實現高等教育、高職、中職等教育資源在全市各轄市區全覆蓋。
?。ǘ┲ν七M產教政策融合。強化財政投入,整合產業、科技、教育等各類政策資源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對職業教育、公共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培訓等支持力度,試點以來,各級財政已安排資金超過210億元,為117家產教融合相關企業落實稅費抵免1.13億元。強化金融保障,試點以來,全市部分院校和企業主體產教融合相關項目獲得銀行低息貸款總額超30億元。
(三)著力推進產教機制融合。構建行業融合機制。鼓勵院校聯合龍頭骨干企業組建行業性職教集團和高水平產業學院。目前,已建有國家現代產業學院2個,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2家。強化多主體產教融合聯盟。目前常州工學院“一院一鎮2.0”產學研合作創新聯盟等5個市級產教融合聯盟已服務企業3000多家,每年技術成果轉讓200余項。
常州科教城現代工業中心機器人實訓中心
?。ㄋ模┲ν七M產教需求融合。校企共建專業機制,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的要求科學規劃和設置相關專業,全市職業院校校企共建專業超80%,專業設置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吻合度達86%以上,現有中高職專業設置100%對接地方產業。加強專項資金扶持,對新設置的五年制高職專業、職教本科專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最高給予50萬元建設經費支持,累計資金額度1000多萬元。
(五)著力推進政校企資源融合。積極落實土地資金等資源保障,中車常州“三位一體”產教融合基地等項目有序推進。積極落實惠企政策,培育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89家,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投入職業教育1億多元,共計抵免稅費超過3000萬元。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1800余個,建設部、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6個,獲評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組合11個。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全市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比例達76%以上。
國家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常州工學院智能制造產業學院智能產線實驗室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常州市將深入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常州市建設國際智造名城和“新能源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一套推進機制。著重完善政府主導的協同服務平臺建設,在幫助校企有效對接和供需精準匹配方面強化工作力度。著重強化制度供給,貫徹落實好《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教融合打造職教名城的決定》和《常州市促進校企合作條例》,強化產教融合發展制度規范保障。加快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鼓勵多元投入職業技術教育和人才培養,探索學校為主、企業為主、混合所有等不同模式的產教融合模式。
建設一個職業教育高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進一步健全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繼續落實落細部省共建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各項措施,力爭率先建成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
提升一批平臺載體。強化項目帶動,支持常州科教城建設市級新能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施好常工院中德亞琛產教融合基地、中車常州“三位一體”產教融合基地等一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推動全市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共享實驗室、培訓中心和高端設備,提升產教融合載體效能。
樹立一批標桿性行業。搶抓新能源產業風口打造“新能源之都”,強化政府在產教融合中的協調推動和公共服務職能,支持在常高校和職業院校與新能源之都建設融合發展,加快將新能源產業打造為產教融合標桿產業。建設一批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市域產教融合聯合體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載體。
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在落實現有產教融合試點企業各項支持政策基礎上,對于省、市級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的項目建立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加快辦理進度;在政府投資補助、項目貼息、項目審批、項目核準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在企業技術改造、科技獎勵申報、政府投資項目招標中,同等條件優先考慮。(圖文 常州市發展改革委)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